close

 

溫州街眷村的歷史

2012龍年初四,溫州街幼年童伴們相約回到了成長的地方聚會,發現溫州街30巷這兒的建築物都多已貼上封條移交給國防部了。

 

 

眼看著孩提時代的溫州街即將面臨都市更新,隨著眷村時代的結束,走入歷史,不免心感憂傷。想了一想,總是要把溫州街眷村拆遷這部分的歷史經過紀錄下來,留给自已以及童伴們一個美好的回憶時光。

 

緣起

眼看著孩提時代的溫州街即將面臨都市更新,隨著眷村時代的結束,走入歷史,趁著記憶猶新的時刻趕緊做些記述資料,就怕再過個一、二十年,此地將無從考證,童年情趣亦將不復記憶。

 



 

曾聽爸媽說過,我家自民國三十八年從海南島來臺灣後,起初是住在漳州街廣東會館,後來才搬到溫州街三十八巷二十號....不過,打我有記憶起,便祇知道溫州街而已..當然啦!因為我是在溫州街出生的嘛!自民國四十三年起,直到六十五年海軍官校畢業後,因辛亥路的闢建而被迫拆遷到景美興隆路靜心小學止,二十幾年的青春歲月都在此渡過,幼年的玩伴、兒時的縈懷趣事,往日生活的點點滴滴,未曾一日忘懷,迄今思及仍緬懷不已。

 

竹籬笆的春天

上面那張母親與徐媽媽合照的老舊照片顯示在民國四、五十年代,當時,從溫州街三十巷到三十八巷的中間是個大廣場(就是現在的辛亥路),背景左下方那家大門就是現在的溫州街304號李金民家紅色大門。

 

民國四十年代時,此地是四座綠色的軍營及一座廚房( 所以我們都習稱三十巷為大廚房 ),最早僅有三十巷右邊一排房屋連著底邊到三十八巷左邊,形成一個凹字型形狀的暫住環境,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原來閒置的軍營也逐漸遷進不少人家,竹籬笆一道一道的圍起來,每戶『原住民』都開始劃地設限,佔地為王,當時的時局不穩,自國民政府遷臺,百廢待興,無人也無暇管制此種情形,所以又叫做【竹籬笆的春天

 



消失的溫州街38

自從軍營有人進駐並圍起竹籬笆后,我們這兒( 三十八巷 )和『大廚房』就被隔離分成兩條巷子了!大廚房那兒是三十巷,第一排住戶與四座軍營或倉庫中間,有者一個廣場,巷口是間公廁,依序為楊家、曹茂林家、李金民家、李振寰家、孫台興家、轉折進小巷後為呂行力家、譚家(關中)、陶建德家、邵雄志家;從這起後面幾家背面為泰順街,轉出來到廣場是包明家,軍營那幾家已不復記憶,然後是大門口圍牆外的朱家,小朱家最早開了一個小雜貨店,因此店門口也成為我們聚會場所。

 

(六十年代的溫州街30巷廣場)

溫州街38巷底就是我家了,早期外省軍人子弟的住家都屬違章建築型,以現今住家環境來作比較,那真是破爛不堪!我們家位於巷底,後面隔著一條小溪,搭了一條便橋,緊鄰著泰順街39巷,頗佔地利之便。它有一個小閣樓、克難式的廁所( 最早僅有公共廁所 )、加蓋的廚房及在小溪上搭蓋的一個房間( 還曾是哥結婚時的新房呢 )

(六十三年溫州街38巷20號)

 

38巷因為在六十年代就已拆遷改建為辛亥路,此地居民遂散居台北市各地,我家搬至景美興隆路,加上就讀海軍官校,就此與溫州街鄰居失去聯繫十多年,直到八十年代以後小夥自加拿大返台創業後,大夥這才聯絡相聚。

 

(101年1月26日的溫州街30巷)

 

溫州街30巷的都市更新

 

台北市溫州街30巷眷村原隸屬兵工學校營地,係轄岳盧新村之六鄰,計有19戶,自民國四十三年起先後奉分配公地自建,民國八十四年時共同具名向陸總部眷管組陳情,因此地眷舍年久失修,有倒塌之虞,懇請列入眷村改建方案(如附圖陳情函)

 



 

經過多次陳情後,終於民國九十年六月十四日由國防部軍務局召開台北市溫州街縣住戶身分認定會議記錄,並說明此地已納入【國軍老舊眷村改建總冊土地清冊】中,請現住戶備妥相關證明資料,俾利辦理原住戶及違建住戶之補件列管。

 



 

因陳情及會勘後並無定論,民國九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此地居民再度具文陳情,請求納入原眷戶列管並分配改建眷舍。最後終於民國百年時獲得確認之原眷戶,得以分配青年公園國宅居住,塵埃落定。

 

 

 







 

漫步溫羅汀

 



 

溫州街是一條美麗的街道,當您從和平東路的溫州街口進來,可以悠閒漫步在楓香樹下,或先到右邊巷弄裡的殷海光故居轉個圈兒,再到左邊往新生南路龍安國小方向來到了紫藤廬,品茗茶香後繞過國際文教會館旁的花園小逕來到溫州街30巷的眷村公園欣賞原住民文化圖騰,在大樹下、涼亭中感受這一份悠閒地慢生活。

 



 

繼在樹蔭下喝杯香濃的咖啡後,穿越過辛亥路漫步走到溫州街45巷口,這邊的大學里生態池區是台北城唯一保留的瑠公圳支流遺址。短短不到一百公尺的巷子,可以看到目前塯公圳在臺北市內碩果僅存未加蓋的段落,在溫州街瑠公圳支流遺址,已經過整理,花草沿岸及楊柳垂落水面的景觀真是美麗。

 



 

當年我們這些四、五年級生,就讀龍安國小之時,這兒還維持著鄉村的風貌,新生南路長長的瑠公圳,清澈的溪水,倆旁種滿了杜鵑花及高大的行樹。白靈公廟旁的是臺灣人的村落,泰順街與浦城街還有許多稻田,小學時我還曾坐過牛車上學去呢!

 



 

走在溫州街您會感覺到他的人文藝術內涵,因為在溫州街這條靜謐的小路上有著非常優雅美麗的景緻,譬如高大矗立的楓香樹,帝大時期日式老建築,濃密的樹蔭庭園,巷弄裡青苔覆蓋的黑瓦屋、爬滿綠藤的圍牆、軟枝黃蟬不時迎風展笑顏地點綴其間,步行在溫州街就是有一種不同的氛圍,一種悠閒的感覺。

 



 

溫州街周邊環繞著幾條美麗的街區,他們也都有著大陸中原地區的街名,像是溫州、雲和,泰順,龍泉還有和平東路對面的青田,麗水街等,這些街區目前也都還保有一些舊時濃蔭茂密庭園及日式老建築,依然美麗如昔,做為一個曾經住過康青龍及溫羅汀街區,有過美好回憶的居民,建議可以將康青龍及溫羅汀街區,配合台師大校區,合併成一個完整的人文歷史藝術的台北文化園區,因為這裡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居合心靈上的愜意生活以及多元化生活的質感,在這裡可以看見台北城不一樣的價值,更蘊藏著許多人生中最美好的童年回憶啊!

 






arrow
arrow

    梅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