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手工刀達人~金光師~



因為自小喜歡刀~加上巧合地從圓山草堂~有緣穫得了龍之梅脅差短刀~於是開始研究刀具~以前是比較喜歡馬國森的製刀~但記得電視及媒體上有訪問過一個鑄刀名人~金光師


所以


開始訪查金光師的產品


原來他是世界級藍波刀達人


~金光師~


~李永祈~


電影「第一滴血」席維斯史特龍藍波刀,是名副其實的「MIT」台灣製造。當時負責代工打造藍波刀的李永祈,頂著大光頭,外號「金光師」,是19歲入行,鑄刀20餘年,日本、歐洲都搶訂他的手工刀劍。


頂著大光頭的李永祈,看起來殺氣騰騰,其實談吐溫文儒雅;他說,國中罹患鼻竇炎後,頭髮掉光,19歲進入表哥的刀業工廠當學徒,人人都認得「金光頭」鑄刀師傅,他索性以「金光師」作為註冊商標,「設計一把刀像生一個兒子,賣出一把刀像嫁一個女兒」,言談流露出愛刀如癡的情分。



在台灣刀業尚在起步階段時,19歲的金光師進入表哥的工廠,投身刀的製造摸索,精進的製刀技術讓外國刀商相中後,23歲的他帶領這群年紀比他大很多的弟兄,開始走國際大廠代工路線,擔負起許多美國、日本知名品牌和電影刀生產重任,如電影藍波刀、法櫃奇兵、不可能任務、魔戒、馬國森、COLD STEELSmith & WessonCRKTGERBERSOG…曾因日本知名品牌質疑代工技術,與貿易商前往接受技術試鍊,之後是日本人強力挖角對象,也成了製刀界口中的「金光師」。
專攻藝術刀  打開知名度


台灣的刀具代工業雖曾有過一段風光歲月,但近年來隨著生產成本的升高,和許多的傳統產業一樣,也面臨著中國刀具代工廠低價競爭的壓力,許多刀具代工業者為了生存,都轉移陣地到中國設廠以利低價接單。


 


負責轉來國際大廠訂單的貿易商,在成本和利潤的考量下,也一再要李永祈到中國設廠。熱愛台灣,堅持把工廠根留台灣的他,不願意接受貿易商的要求到中國設廠,卻也因此失去貿易商轉來的國際訂單,使工廠的經營面臨窘境,逼使他不得不思考如何轉型以求生存。


專攻藝術刀  打開知名度


在幾經思考之後,李永祈決定放棄已經做了二十多年、大量生產的刀具代工,用自己具有的製刀技術和創意,自己設計、精心打造具有台灣特色的刀,希望能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四年起,李永祈以「金光師」為品牌,轉型創作專供收藏的藝術刀,他轉型後的第一件作品,便是取材自原住民傳統獵刀再加以改良的鹿角戰鬥刀。



之所以選擇原住民傳統獵刀做為他的創作原型,李永祈說,獵刀可以說是最具台灣本土味的刀具代表,但是傳統的獵刀無論在造型或整體設計上都較樸拙,因此他參考外國刀具的設計加以改良,使刀子在造型設計以及功能性,甚至整體的質感方面,都有大幅的改良和提升。



除了刀體本身的改良之外,他也特別選用鹿角做為刀柄的材料,讓整支獵刀看起來更有質感,更有台灣原味。因此他的鹿角戰鬥刀系列作品推出之後,便在刀具收藏家之間造成轟動,也打開了金光師的知名度。



2004年自創金光師品牌,因為刀劍的製造和販賣,在台灣有其爭議性,所以金光師堅持一切合法化。自創品牌的第一件作品是鹿角戰鬥刀系列,因為鹿角的取得和處理相當不易,價格和做工在台灣的刀具收藏圈裡造成前所未有的轟動;在科教館展覽刀展受歡迎的程度引起媒體的興趣,進而大幅報導。



 


設計搜救刀  濃濃原民味


排灣之斬(限量200)鋼材: 440A 價格:$6000


○○五年,花蓮縣消防局得知有金光師這號的製刀師傅,乃主動找上他,請他為山難搜救隊員設計一把專門的搜救用刀具,做為花蓮消防局山難搜救隊員的標準配備。他不僅應允代為設計一把山難搜救專用刀,還慷慨地決定捐贈十五把給花蓮消防局,且免費替他們做終身保固,令搜救隊員感動不已。



為了替搜救隊設計一把實用又美觀的獵刀,他先仔細地聽了搜救隊員對搜救刀的需求之後,才動手設計。


他以排灣族的傳統獵刀做為設計的原型,在刀的造型上加入許多的排灣族百步蛇圖騰做為造型的原素。如將刀柄的尾端設計成三角型,在三角型上嵌入有如眼睛般的二顆紅色寶石,使整個刀柄尾端有如百步蛇的頭。此外在刀身和刀背上,他也應用排灣族的圖騰,使整把獵刀充滿濃厚的台灣原住民風味。



這把搜救刀除了美觀之外,實用性更是讓使用過的搜救隊員讚不絕口。它的刀身夠厚,刀刃鋒利,因此在上山搜救時砍樹闢路,非常好用。搜救隊員在登山救援時,經常會遇到不同的地形,佩帶的搜救刀絕不能造成攀爬時的阻礙,為此李永祈將它設計成可以直掛、斜掛及收入背包等不同的攜帶方式,以應付搜救員登山攀爬時的不同需要。




看起來像是裝飾用的刀鞘上的繩索,可是搜救時大為有用的工具。刀鞘上的繩索可以解開,長度有五米六,載重量達到二百公斤,可以用做救援用的繩索。至於綑在刀柄上以利握刀的繩索,也和刀鞘的繩索有同樣的功用,拆開之後長有一米八,拿來綁擔架非常好用。同一搜救隊十多位隊員的搜救刀上的繩索拆解之後結合起來,便可應付救難時繩索的需求。



這把兼具美觀實用和多功能性的搜救刀,因為原型取材自排灣族的傳統獵刀,且大量應用排灣族的圖騰設計,李永祈將它命名為「排灣之斬」,還獲得國家工藝獎的比賽入選。這對冷門的藝術刀具設計師而言,可說是難得的殊榮。


運用新技術  能透出極光


刀柄的設計和製作,也是金光師製刀的一大特色。他設計的刀具除了大量使用鹿角做為刀柄之外,也用不同的硬質木材做為刀柄的材料。在將刀柄和刀身結合時,李永祈運用繁雜的鉚釘結合技術,讓刀柄和刀身能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而用以結合的鉚釘,經過打磨加工之後,在刀柄上形成一個圓型的五環圖案,也成為金光師的另一註冊標誌,讓內行人一看就知道這把刀是出自金光師之手。






除了從本土的山刀、獵刀為原型,創新設計出屬於台灣的新一代刀具之外,李永祈也運用新的技術,如咬花、鍍鈦、蝕刻等技術,來創作更具有現代感和創意的刀具。如他的極光多層短劍,除了柄的部分是精細的多種質材的混合加工品之外,劍身經過他的精心處理和製作之後,在燈光的照射下還發出幽幽的藍光,更加具有兵器特有的懾人氣質。又如他的米卡達系列的戰術短刀作品,除了造型的設計上有現代感的風格之外,刀身也都經過特別的處理,有如透出寒光。












太座管刀鞘  皮雕最對味


刀具本身的精心設計不談,金光師對於搭配使用的刀鞘,也很講究,而這些刀鞘則大多是出自他的太太吳麗卿之手。比如,為了要搭配大獵刀,金光師認為一定要用皮做的刀鞘才能顯出大獵刀的粗獷,吳麗卿便為此用心地學皮雕,然後一步步地做出合用的皮雕刀鞘來。事實證明,大獵刀配上皮雕刀鞘,果然更顯粗獷的台灣原味。


近期新作品大鹿角結合牛皮、花梨木瘤,刀背的各式紋路,咬花、鍍鈦加上手縫精緻雕刻皮套,以及米卡達創意岩壁花紋,更是一大創新。









【簡歷】


「金光師」本名李永祈生於西元196441


198319歲即進入製刀業,至今25個年頭
2004
年轉型藝術刀創作
2004
年刀與生活展覽
2004
年蘋果日報專題報導,並出版勵志雜誌40個成功案例之一
2005
年「排灣之斬」獲選為花蓮縣消防局搜救隊專屬配刀
2005
年花蓮更生日報專題報導
2007
年三立電視台草地狀元專題採訪
2007
年中華電信專題採訪,置於「點台灣」網站,列為台中縣代表性產業
2007
年「排灣之斬」榮獲國家工藝競賽入選
2008
年高雄科工館展覽
2008
年三立電視台「用心看台灣」專題採訪
2008
年獲台灣工藝發展協會頒發傑出會員獎
2008
年獲大屯有線電視專題報導


於是2009我也開始收藏金光師的寶刀了~梅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