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溫州街的故事()

溫州街之人文地理歷史

 

 

2.jpg

溫州街初闢於日據後期,作為台北帝國大學教授宿舍區,北起和平東路一段,南至新生南路三段八十六巷止。民國三十六年命名為溫州街。

  段數:一段   分段點:無  全長:一、公尺

1.jpg

 

 

 

    即便現今多已被水泥叢林包圍的溫州街,靜謐蓊綠的空間仍未全然蛻盡,當年留下的植栽已成參天巨樹,古樸的黑瓦平房掩映其間,走在這條時光長巷裡,不免令人憧憬當年「臥虎藏龍」之地,多少智慧靈光在此迸發。

 

  一九二八年,日人設立台灣第一所綜合性高等教育學府,台北帝國大學。當年為了能留住自東京聘請而來的知名教授,在溫州街一帶規畫兩公頃的帝大教授宿舍。戰後,國民政府撤守台灣,宿舍主人換成台灣大學的教職員及政府公職人員。

 

  民國三十八年,父親梅萍隨軍來台,三十九年陸續從台北市浦城街轉至廣州同鄉會所,四十四年再遷建至溫州街三十八巷底,當年屋前為廣場空地,僅由竹籬笆圈圍著幾座兵工學校的倉庫。

 

 

2.jpg

 

(溫州街三十八巷前廣場)

 

3.jpg

 

(媽及徐媽背景及為三十巷)

 

 

4.jpg

 

(梅貴後方也是三十巷廣場~大廚房前)

 

 

當年從和平東路溫州街口走進來,整條街上都是黑瓦、木屋、庭園的建築,每家庭院前都圍著綠籬,挺直的棕櫚樹成排林立,晚上醉人的夜來香散發著芬芳。道路傍邊巨大參天的楓樹,金色的陽光碎碎落落地穿透過綠葉灑落一滿地,耳邊聆聽著微風吹打樹葉颯颯聲響,夏天知了的聲聲蟬鳴,憶起幼年時還跳上順路牛車後面,沿途前往龍安國小上學,抓把茅草歡唱喜鬧著,那是民國五年代純淨的溫州街景。

 

  民國六十三年,闢建辛亥路一段,將溫州街分割為兩段,北段為龍坡里,南段為大學里。辛亥高架橋下方曾是溫州街三十及三十八巷低矮瓦房眷舍與大廚房前活動廣場(對照上面地圖)溫州街口的行政院公務人力發展中心為兵工學校舊址,原兵工學校的倉庫和廚房被辛亥路一分為兩個社區公園,辛亥一號與二號公園,後來隸屬大學里的辛亥二號公園更名為大學公園,此地即為我們幼年時期所稱的台灣人村落舊址所在。

 

同時期,民國六十四年左右,記憶中的舊日式宿舍區、鬼屋、果樹庭園陸續改建為溫州國宅或公寓大樓,溫州街已一步步蛻變為車水馬龍的巷道。尤其是溫州街尾最為熱鬧,早年末端至羅斯福路三段二八三巷堵住不通,今與之相連,將緊鄰台大公館商圈的人潮引入。

 

  民國八年代末,大學里的日式平房所剩無幾,只剩兀自聳立街旁的棕櫚樹可辨識過往煙雲;龍坡里的溫州街十八巷、二十二巷、和平東路一段二四八巷則保有較完整的恬靜舊樣。迄今,老宿舍依然悄悄從地面拔除,近幾年台灣鄉土文化意識抬頭,為了保護老樹與日式宿舍,社區居民幾度動員盼能引起社會視聽,希望見證台灣歷史的老建物,不至於在經濟開發誘因下消失殆盡。

 

 

5.jpg

(僅餘的大學里老舊日式宿舍)

 

 

 

 

6.jpg

(舊時日式宿舍)

 

 

 

 

  與溫州街淳厚的人文風貌相互輝映的,尚有一條涓涓細流,承負二百六十年歷史厚度的瑠公圳支流──溫州街四十五巷口,大學公園斜對面,殘留四十公尺未被加蓋的明渠,由於水渠位居水源上游,尚見魚、龜悠游其中。原本溝渠更寬,當年為了讓軍車通行,填掉約三分之一河面。

 

8.jpg

 

(45瑠公圳支流未整建前)

 

 

9.jpg

 

 

(瑠公瑠公圳支流整建後)

 

 

此處老地名叫「九汴頭」,汴頭是指圳溝分水用的閘門;往昔,比瑠公圳更早開發的「霧裡薛圳」(興於雍正末年,又名七股圳),由景美引水而來,在今溫州街、辛亥路與新生南路交會處分為九條支流,分別流入大安庄的農田。

 

10.jpg

 

(整建後魚龜悠遊其間)

 

 從六、七年前開始,大學里社區團體即積極推動溜公圳支流生態及歷史保存計畫,當地居民自發性維持溝渠的暢通,區公所自去年底著手進行綠美化工程,期許當年溜公圳沿岸垂柳綠、杜鵑紅的親水空間再現。

 

11.jpg

 

(如今春風拂面楊柳飄飄)

 

 

 

民國六十三年辛亥路闢建前,這條瑠公圳支流自溫州街十五巷口(大學公園斜對面),穿過現在白靈公廟後的小橋,穿越我家三十八巷底後面,再流過泰順街三十九巷包紹一家門口,幼年時期它是條清澈的小溪,魚蝦鮮活甚多,猶記以前大雨淹水時,我們幾個童年玩伴可在水淹及膝的大廚房廣場捉到好多泥鰍及鮮魚。

13.jpg

 

 

 

(包紹一家門口)

 

 

14.jpg

 

 

(白靈公廟仍在現址)

 

 

 

15.jpg

(民國四十四年攝自泰順街包紹一家前,右底即我家後門)    

 

 

12.jpg

台北最美之三角生活圈~溫州街

 

溫州街位於三條大馬路之中心點,佔交通優勢便利,可乘公車通達台北市所有地區,地勢高,加上有新生南路之瑠公圳及溫州街支流之加持,得天獨后,早期絕少有淹水狀況,且通過溫州街的合縱連橫,羅斯福路、新生南路及和平東路形成三角地帶,維繫了台大周邊與師大周邊,幼年時期,我們已可橫跨至大安森林公園(建華新村)、台大校園、公館車站、師範大學、岳廬新村、三張梨、南昌街(強恕中學)、丁州街、和平西路(明星戲院)以及水源地游泳等,成為我們童年時期最核心的生活版圖。

 

arrow
arrow

    梅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