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前日一個炎熱的晚上,我與夏志清教授兩個老人應文友梅振才之邀前往唐人街赴宴。在座的都是梅姓。他們都來美多年,成家立業各有成就。有的已是梅氏公所元老。我與夏兄夫婦聽了大為詫異,羡慕梅氏家族的親近。我自己在紐約居住了六十餘年,不見到有什麼董氏公所,甚至不知道紐約有沒有寧波同鄉會。廣東人是最早來美國的中國移民,他們特別團結,尤其是那些來自臺山的同鄉。

 

2.jpg 

  我因天熱體倦,原向梅振才兄謝絕。他說:連行動不便的夏老也來了,你怎可不來?他用車來接我們。所不同的是志清有他的愛妻隨侍在旁,我可反要在家照顧病妻。但是至少我妻應允我出門。讀者須知,董夏二老的年紀加起來將近180歲。

3.jpg

(梅振才)

  那晚宴會中的海鮮令我這個難得嘗到中國菜的饞嘴人大飽了口福。席間振才兄談到
梅氏家世,更使我興奮。他給我看了一張原來在他舅父家保存的孫中山先生與革命同志的合照。時間是民國前二年(1909),照片是紀念當年孫先生在芝加哥發動革命起義時的十二個同志,其中有四位是梅姓,一位名叫梅就的乃是振才舅母的祖父。這樣說來,我的朋友梅振才竟是革命元勛的後裔,這可是我萬萬想不到的。

 

4.jpg

(梅振才)

  振才兄以寫詩著名,他所編的《文革詩詞鉤沈》剛於不久前出版。我不熟悉文革實況,因此把這本詩集當文革歷史看。另一本於數年前出版的《世界梅氏詩鈔》更令我佩服梅氏家族在詩藝文學上的成就。

5.jpg

  四位梅家人是當年孫中山籌劃革命時的親信,證實了華僑(特別是梅家)對中華革命的貢獻。明年(2011年)將是辛亥革命100週年紀念,今日看到百年前孫中山發動革命的照片,深深感到歷史之變遷。

振才兄給我看另一個文件,說明廣東省臺山市端芬鎮為何有美國華僑之鄉之稱。美國華僑總數中,梅姓佔了三萬人,多來自臺山,以芝加哥居住者最多,因此,芝加哥已成為梅氏公所大本營,多年來芝加哥唐人街的梅氏總公所大樓特別引人注目。

  我也翻閱了《世界梅氏詩鈔》,包括各朝代(自宋朝開始)的梅氏詩人。其中有一段談到歷代姓梅詩人分別寫過詠梅詩,我想到梅花,不禁宛然作笑,體會到梅氏的自豪。

 

 

arrow
arrow

    梅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