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jpg  

武士刀巡禮

 

前幾天陪同一位刀友走訪中和新朝名刀店、漢威刀店以及宏均刀店,就只為了選購一把日本武士刀

梅哥因為高中時期即擁有一把鋒利的三花武士刀

故對武士刀也是獨有情鐘

a1太刀-1.jpg

自重新燃起對刀的熱情之後,原先也是從武士刀開始入門

可惜鑑於家中狹窄無法藏放,女王反對等多重阻力之下,加上感覺武士刀的學問真是博大精深,難窺深奧,就改玩小直刀為主啦!

  a10-2.jpg   

武士刀巡禮

在陪同賞刀的過程中,以前蒐集的資料又從新在腦海中開啟印象之旅,於是想藉這此時的熱血,再來回顧一下對武士刀的認識囉!

a10-3.jpg   

欣賞了一把陳長榮的玉鋼武士刀之後,才知道原來這把刀是日本武士刀裡,四個類別裡面的一種刀款,係屬於太刀的形式,而且太刀的刀裝與擺設方式,原來與打刀、脅差等刀的擺放方式不同,是有規矩滴耶!

而且藉著這些網路資料才知道原來小時候,我把玩的那支超鋒利武士刀,刀鞘上的不是三朵花,而是三葉葵,也就是德川家康的家徽,刀款也應該是屬於太刀呀!

 a11.jpg a14.jpg a15.jpg a20.jpg a21.jpg a22.jpg a23.jpg  

武士刀的分類

太刀、打刀、脇差、薙刀

日本刀,亦稱東洋刀武士刀,依據形狀、尺寸分為太刀打刀(刀)、脇差(脇指)、短刀等。

a日刀分類-1.jpg   

太刀

 

太刀是日本平安時代(十二世紀)末期到室町時代初期的產物,這個時期流行佩戴太刀於馬上或儀仗典禮之用。

a1-黃金造陣太刀.jpg  

太刀一般而言指的是刃長超過兩尺(60cm~90cm)、刀刃長度通常在在80公分以上,刀身彎度較高太刀是將刀刃向下佩掛於腰間,一般以邊鋒朝下並吊在腰帶以下的方式配帶的日本刀。在刀刃向上的狀況下,太刀銘的位置通常是在與打刀相反的右面。

a3-2.jpg  

太刀因為設想做為武將騎兵作戰使用的緣故,和容易拔刀的打刀相比下較長。 從平安時代開始就有製作,鎌倉時代、南北朝時代也繼續使用。一直到室町時代後期因為騎兵戰逐漸被步兵戰取代而產量減少,適合徒步戰鬥的打刀才開始流行。

b10鐮倉時期-9.jpg b11鐮倉時期-10.jpg  

太刀常放置在特定的安置架上,以刀尖向上刀柄向下邊鋒向內的方式擺設。

c02認識武士刀.JPG   

打刀

打刀是主要武士刀具。室町中期以後,日本刀由刀刃向下佩帶的太刀轉為刀刃向上佩戴的打刀

 c打刀-1.jpg   

全長: 70-90cm(柄の長さを含む)、重さ:700-1,400g前後(作成時期や地域による)、長さ(刃長:露出刃部のみ):室町時代平均235分程度、刀刃長度通常在在60公分以上打刀可以說是日本刀的代表刀劍。

a9-2.jpg  

打刀的刀身被設計成彎曲的形狀,這種彎曲的設計稱為“京反”。刀身的中央部位被設計成最為彎曲的地方,此種設計使得拔刀更為容易。

a9.jpg  

打刀一般為將刀刃向上插於腰帶,當然也有刀刃向下插於腰帶的,但是大多數都是刀刃向上插於腰帶的。所以,一般日本武士都是反手拔刀或轉換刀鞘為刀刃向上順手拔刀。 於是,為了適合於這種插於腰間的佩帶方式,打刀的刀身被設計成彎曲的形狀,這種彎曲的設計稱為“京反”。 刀身的中央部位被設計成最為彎曲的地方,此種設計使得拔刀更為容易。因此,產生了拔刀與攻擊一體的技巧,這就是拔刀術

 c02.jpg  

室町時代,打刀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盛時期,並且開始與脇差共同佩帶於腰間,這種打刀與脇差共同佩帶的方式一直延續至今天。 打刀與太刀的形式基本相同,兩者的區別之一在於打刀的刀鞘口兩側分別插放有小柄和笄:小柄是一種長6寸(約18cm)左右的小刀,很少用於戰鬥中,一般用來削東西和割線,劍俠小說中偶爾也出現用小柄代替手裏劍來投擲的描述;笄是插於小柄對側,用來整理頭髮和撓癢。

a日刀分類-3.jpg    

脇差

脇差((わきざし 也稱脇指) 。刃之長度30cm—60cm。 日本武士平時與太刀或打刀配對帶於腰間,是一個備用武器,平常不使用,是當作為主兵器的長刀(太刀或打刀)損毀時才使用的。 一般情況下對武士而言,脇差只可用於切腹。若與太刀或打刀在格鬥中同時使用,會被認為是有失武士名譽的表現。 此外脇差也是准許一般百姓、市民、商人以及其他非武士身份的人隨身攜帶的自衞武器。因此在許多古代的抗暴事件中,帶頭的俠客使用的就是這種武器。
a日刀分類-5.jpg

薙刀

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守護寺院的守護僧兵常用的武器從鎌倉時代末到室町時代戦場上的主要武器因為不適合密集型戰鬥而被長槍替代薙刀柄頂端超過三尺(約90cm)的是「大薙刀」,最長有長達3.6公尺長度的超大薙刀。刀刃太短太細,整把刀太輕,攻擊手法以中遠距離斬掃為主,適合女性力量不足的使用。 殺傷力不足,只能揮,不能向下劈,會很容易斷。 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時,秀吉身在肥前名護屋城,招集了各大名武將的妻子當人質,「西國無雙」立花宗茂的老婆立花誾千代也在其中。 她知道秀吉是好色出了名,便和侍女拿著大薙刀,且腰間繫了可以切腹脇差去參見,當色瞇瞇的秀吉看到了美豔的立花誾千代和侍女拿著武器參見時,便頭冒三條線褒獎她:「...立花家的妻子就算平時也如此有警戒心,真是位女丈夫啊!」

a4薙刀.jpg  

薙刀術後來作為日本女性的武士道(なぎなた) 

擺設方式

太刀的擺設

太刀常放置在特定的安置架上,以刀尖向上,刀柄向下,邊鋒向內的方式擺設。

 a5-2.jpg  

打刀與脇差的擺設

 

刀與脇差(有時連同短刀)常被放在同一個安置架上。按長短順序從上到下擺設,刀(打刀)置於上層,脇差或短刀置於下層。

 a日刀分類-2.jpg   

擺設方式以邊鋒朝上為常態做法,亦有邊鋒朝下擺放者,以便隨時左手持刀,右手拔刀。刀柄通常向左擺設,一方面左面是刀的正面,另一方面則表示無威脅性,若刀柄向右的話,即表示可以用右手拔刀,隨時出鞘傷人。

c03.jpg

鑒賞禮儀

鑑賞刀劍時一定要顧及在場人士的安全,同時要儘量避免損傷刀劍。首先在安全的位置坐好。用兩手將刀劍托起,然後鞠躬敬禮,以表示對刀匠的敬意和對物品的尊重。然後,用左手緊握刀鞘,鞘底向前;右手持柄,逆刃反握也就是刀刃朝向右掌虎口的方向。保持刃向上,先輕輕拔出一小段刀身,確認刀身是否有卡緊在鞘內。刀身若果卡緊,一次過強行拔出會有可能令刀身失控飛出,危害自己和他人。

d短刀-1.jpg  

此後,以緩慢的速度一口氣將刀身拔出至切先的部分。若中途有停頓,刀身的表面或者刀鞘的內部可能會被刮花。拔刀時,要避免刀身兩面和邊鋒與刀鞘內側的接觸,將刀背抵著鞘邊就可以防刮花刀身或鞘內。

切先先支撐在鯉口(こいぐち,Koiguchi),也就是刀鞘開口的部分,再慢慢將刀身移離刀鞘。刀拔出後,先將刀鞘放在一旁,再慢慢鑑賞刀劍。

d短刀3.jpg  

鑑賞刀劍時,切先與刃絕對不可以朝向他人。若將刃視作刀劍的前方,鑑賞太刀應先從其右面開始,刀則從左面開始 ,這和銘的方向有關,即是先鑑賞刻有「銘」的一面。

切忌接觸刀身的表面,令手上油脂弄髒刀身,破壞原有的防銹油層。鑒賞時慎言,以免唾沫沾上刀身,引起銹蝕。日本古時的武士身上常備有懷紙(かいし,Kaishi),有的武士在鑑賞刀劍前先在口中咬一片懷紙,為的就是防止刀身沾上口沫。

如果要將出了鞘的刀劍交到另一人手上,先把刀身垂直,切先向上,刃朝向自己,才可以將刀柄交到別人的手裡。在未能確認別人能否緊握刀柄之前,千萬不能放手。

 

莖是鑒賞日本刀時重要的一個部分,但是若要鑑賞莖部,必須得到刀主人的同意。為安全計,可以先將刀身納回刀鞘,再拆下目釘和柄,進行鑑賞。

若要納刀回鞘,先用刀鞘的鯉口支撐著切先底部,同樣是為避免刀身兩面和刃鋒接觸刀鞘內側,再讓刀身慢慢滑回刀鞘內。

a7-1刀裝具.jpg  

太刀簡介太刀是特指具有較大彎曲度,刀身長2尺(66cm)以上、3尺(約1m)不足的彎刀。

太刀與同屬刀劍類的打刀稍有不同,其區別之一在於刀鞘,太刀刀鞘上有兩個金屬環(稱為足金物:靠近鞘口的一個稱一足,另一個稱二足)用緞帶相互穿插編織成型,使之便於攜帶。

a6太刀.jpg  

緞帶與足金物之間又用一小塊金屬(稱為革先金物)連接。刀鞘頭部由金屬包裹(稱為石突金物)。

c07葵紋散金梨地刀鞘太刀-4.JPG c08葵紋散金梨地刀鞘太刀-5.JPG  

拔刀時必須要下壓刀鞘口的條狀金屬物(稱為口金物)。太刀基本為雙手持刀,而馬上的武士也有單手持太刀的。刀身彎曲的形狀使揮下斬擊更為有效。

 a32.jpg

陳長榮玉鋼太刀

此款武士刀系由經驗豐富的工匠,按照傳統武士刀制法按步就班打造而成。各部位裝具與刀刃鋼材皆是上上之選,因此把此刀握在手上即可感覺到穩種紮實的質感,非一般較為廉價的武士刀可比擬,此刀非常適合居家擺飾。

a24.jpg

陳長榮這把超越系列豪華裝太刀裝具精美,刀姿優雅、挺拔,配上超越系列的刀刃,可謂內外兼美,錦上添花。

a26.jpg

全長:104cm  柄長:25cm  刃長:73cm  重量:1.4kg  刀鞘:豪華裝  刀柄:鮫魚皮色、綠色繩帶編織

 a25.jpg  a27.jpg a28.jpg a29.jpg a30.jpg   

日本的家徽由來

Ycne2xf.jpg   

日本在平安時代起,上流社會主要分做兩個派系,一個是在朝為官、侍奉天皇的政府官員,稱之為公家;相對於公家的是武家,指的是武士權力集團。

 三葉葵家徽-11.JPG  

武家家徽的起源則是來自戰場,為了在黃沙滾滾的戰場上分辨敵我,於是各方人馬在旗幟上標上紋章,成為一種具有家門代表性的記號。

三葉葵家徽-10.JPG

這款刀的家徽(家紋;かもん)「葵(あおい)」,出自德川(とくがわ)家族。

c09葵紋散金梨地刀鞘太刀-6.JPG c10葵紋散金梨地刀鞘太刀-7.JPG c12葵紋散金梨地刀鞘太刀-2.JPG c13葵紋散金梨地刀鞘太刀-15.JPG  

三葉葵家徽-6.jpg

知名人物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戶幕府)第一任君王(征夷大將軍),他在日本戰國時代,掃平群雄,開創歷時二百六十餘年的長期政權,而以七十五歲高齡逝世。

三葉葵家徽-1.jpg

手工日本刀 德川三ツ叶葵家徽版太刀

刀鞘印有 德川「三ツ葉葵」家徽 德川將軍家的家紋是「三ツ葉葵」,有時也稱為「三ツ葵」。《德川實紀》裡把「禦紋」叫作「葵鞆繪」

三葉葵家徽-1-1.jpg  

從神徽轉變成權威的象徵—德川家族三葉葵徽的由來

三葉葵原長在京都賀茂神社周邊,被作為賀茂神社的神紋,是身分尊貴的植物。每年五月中旬,加茂神社都要舉行「加茂祭」,祭祀者將葵裝飾于冠上,是以這一神事別名為「葵祭」,因此三葉葵圖像化後就成為神社的神徽

  三葉葵家徽-8.jpg  

與德川家康同一時期,在三河地方的土豪如松平、本多、伊奈、島田等很多家族在戰國前期就已使用葵紋。慶長八年,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將軍,葵紋的時代自此開始。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以後,三葉葵就成為德川(松平)家的專用紋章。

 三葉葵家徽-5.jpg

arrow
arrow

    梅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