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785.jpg

這張照片是在台北市溫州街幼年時期拍的,我與曹茂林家三兄弟及邵雄志等人其中前排左2就是我,我後面是邵雄志,最高的是曹茂林。

205781.jpg

溫州街的打架王

溫州街眷村時代的一票年輕人,可分為老、中、青三代,大哥梅貴和李金中、呂行健、陶建華、張東紫、金祖龍、毛弟....等幾個民國三十七、八年次出生的是老一票,中間層僅有李金華(小華)及李德威(小華陸)倆人;我們這一票民國四十二、三年次出生的就比較多了,大概是政府遷臺後,時局也較穩定之原故,民國四十三年次出生的人特別多,記得也僅有我們那一年次的人服兵役時,因為太多人而使的有些人僅須服三個月的國民兵役即可。

205782.jpg

(左起李金忠、金祖龍、梅貴、呂行健)

話說回來,我們這一票包括張亞一、李金民、陶建德、曹茂林、茂盛、茂勁兄弟、邵雄志、呂行力;加上包明、毛頭、李金強等..。在這一票中,我可算是個打架大王,幾乎每個人都曾經跟我幹過一架..

205783.jpg

記得以前在溫州街幼年時期,每當我一從家中有出來到三十巷去玩時,那些大廚房的老兵就都會問我..《小梅貴》,今天打不打架啊!

a1-5.jpg

尤其是三十巷底的陶伯伯家,他們家搬來溫州街的時期比較晚些,陶建華是老大,與我哥梅貴是同輩,下有兩個妹妹,陶建德是老四,下有老五、六、七等兄弟。

a1-6.jpg

他們家才搬來沒多久,有次鬥嘴爭吵,就與老四發生衝突打起架來,結果是一家四兄弟合起來打我一個,可我也沒落敗!因為自幼時即已身經百戰,早就練會一身打架功夫!

a1-7.jpg

回想,小時候,還真兇猛,個頭比我大的小孩,打起架來都不是我的對手,而且,記得讀龍安國小時,曾經拿把刀追著欺侮我的同學( 住泰順街 )滿校園飛奔而逃..可是我從小就沒欺侮過人,都是好打不平,而且專跟比我高大的小孩幹架,因為他們總是仗著身材高大欺侮別人,我瞧著不順眼就挺身而出..及至到初中、高中、官校也都如此..也因此交了不少好朋友。

a1-8.jpg

小梅貴的女紅功夫

 民國四十年代時,我就經常打架,而小孩子因打架拉扯,總會撕破衣服汗衫,因為我每次打完架,衣服汗衫都會被撕壞或扯破,讓老媽氣極了!抓起棍子就扁我一頓。

a1-9.jpg

打架次數多了..小孩也學聰明了!每當再次打架撕破衣服時,我就叫我妹《玉蓮》回家偷拿針線出來,我就先躲在外面巷弄,把衣服縫好了才敢回去,免得老媽看到了又要修理我。所以,從小我就學會針線功夫了!長大以後的改褲腳及縫破襪等等對我來說都是輕鬆愉快的一件事!

a1-10.jpg

BVD大戰中美合作麵粉袋內褲

    1950年代,因為政治及經濟因素,美國與台灣開始了第二次的歷史性接觸。1960年代在美國的經濟緩助之下,台灣外銷市場開始進入美國;在文教方面的協助,美國透過獎學金的提供,使得戰後嬰兒潮出生的新一代有機會赴美深造,蘊釀在二二八事件後台灣本土力量的萌芽,進而展開1970年代明顯的民主化運動、1980年代民主運動蓬勃發展、1990年代漸漸進入民主社會及1996年人民直選總統。

a1-11.jpg

  因為1960年代,台灣外銷市場開始進入美國。所以,在溫州街的民國五十年代時期,我家因為做起【旗袍花扣】外銷的生意,那個時期的家庭環境在溫州街大廚房一帶算是優渥的了!

a1-12.jpg

同時期,戰後嬰兒潮出生的新一代都是穿著由中美合作美援麵粉袋所做成的褲子。

 a1-13.jpg

a1-14.jpg

(用美援麵粉袋製成的褲子)

我記得1970(民國59)我就讀木柵初中一年級時,在同年紀友人還在穿《中美合作》麵粉大內褲的時代,我已經穿上第一條BVD遠東紡織公司出產的內褲了

a1-15.jpg

註解1876年在紐約,3位年輕人BradleyVoorheesDay用各自名字的開頭字母,創立了BVD品牌。在紐約創立了B.V.D.品牌內衣製造工廠。1956年 銷售的是和如今樣式差不多的平角褲和三角內褲。

a1-16.jpg

不能說的秘密

時光飛逝,溫州街童年的故事沒有記錄,僅有存留腦海中的記憶〜

a1-17.jpg

今天突然見到這張照片浮出來,又引起無限的快樂回憶,看看這張僅存的圖片,我的毛衣褲穿著整期,應該是當年家庭環境較為優渥些,我記得從初中時期在和平東路溫州街口的雜貨店,不管是買衣服或是餅乾零食類時,從為付錢過,都是記帳即可。

205784.jpg

也因此弄出個到今天都是一件能讓媽媽大笑的事件出來,話說,當年老媽忙於花扣外銷生意,抽不出時間做飯,家中一律叫外賣送府,我們小孩子也可以自行到餐館或麵店用食,不用付款,一律記帳,小子我實在太聰明了!

 a1-19.jpg

當年我在溫州街52號麵店吃麵掛帳的趣聞是件好小子幹的絕妙好事呵,到今天我不說出來,連老媽都不知道的事呢?

a1-20.jpg

我每天都要去吃麵記帳,媽媽一個星期才結一次帳,至於麵食種類並無限制,想吃牛肉麵、雲吞麵、麻將麵或是陽春麵都隨我們喜好。

a1-21.jpg

小子我有天心血來潮,就跟麵店老闆老王說了,老闆,今天我吃碗陽春麵2元,您記帳牛肉麵5元,將多出來的3元先給我買東西,咱倆都別對媽媽說。因為天天去吃麵,與老闆早套上了交情,他只罵了聲你這個小滑頭!但也與我合作無間了好幾年,媽媽與兄姊妹等家人們有從來也都不知道有這件事….放在心裡好多年囉!是個不說出來也難過的小秘密呀!

a1-22.jpg

孩子王

由於幼時喜愛打架,又能打出個明堂來,無形之中就已成為同躋之輩帶頭者,加上那時家庭環境尚好,曹家和朱家還有經營像雜貨店一樣「柑仔店」,賣著各式糖果及抽獎換獎品的玩意兒,我那時因為家境稍好,出手大方,記得那時像個古代公子哥兒般似的,出入都有一票人跟著,就像是個孩子王~

a1-23.jpg 

上面圖一照片裡,站在我後面的是邵雄志,他姊姊邵雄風像是與我哥同輩?

205786.jpg

(邵媽媽)

民國五十年代初期之時,還記得溫州街最早擁有電視機的家庭就是邵雄志家,電視機在那個時代可是稀奇的很,雖然僅有老三台(台視、中視、華視)而且是黑白色的,但是咱們這些小孩子,那有見識過這種新奇玩意?  

a1-25.jpg

(前些年在溫州街巧遇邵媽媽)

a1-26.jpg

當年,只見溫州街大廚房附近所有的小孩,在晚飯後都擠在他家的紗窗外面,觀看電視節目,一夥人,祇見十幾個人頭,烏鴉鴉的一片黑擁擠在窗外,窗口也沒多大,大家夥看不著,就推來擠去的。

a1-27.jpg  

(邵伯伯與伯母)

但是唯獨只有我一個是獲准到他家屋內坐者看電視,獨享特權,當時真拉風呢,回想起這一段溫州街的故事起來,覺得還真有意思。 

前些年,我邀集大夥回溫州街聊聊,在大廚房舊址巧遇邵媽媽,特別與她老人家拍照紀念,也將邵伯伯及她以前的照片一併貼文作為紀念~

a1-2.jpg

a1-3.jpg

a1-4.jpg

 

arrow
arrow

    梅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