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名刀


 





世界三大名刀分別是





大馬士革刀………大馬士革平面花紋刃


馬來克力士劍……糙面焊接花紋刃


日本武士刀………平面碎段複體暗光花紋刃


三大名刀的詳細介紹:


1、大馬士革刀


  西元119193日,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主力部隊在英格蘭國王獅心王理查的率領下逐漸接近雅法城附近的一片開闊的平地阿爾蘇夫(Arsuf),那裡將是兩位浪漫主義傳奇英雄的相會和碰撞之處,傳說的另一位主角是一位同樣威震天下的穆斯林君王,他的名字叫做薩拉丁,是阿育布王朝的開國君主,這位伊斯蘭世界最偉大的君王和將領率領著他的大軍與理查相對而行。



雙方在94日先後進入了戰場,並且立即開始佈陣,一時間兩軍各成戰陣,遙遙觀去旌旗如海、矛如葦列、盾如重牆。就在這個時候,薩拉丁的軍使馳向十字軍的陣前,喊話邀請理查出陣和薩拉丁一見。理查欣然策馬出陣會見薩拉丁,顯然兩人對聖地(耶路撒冷)的歸屬問題上有過一次激烈的爭論,薩拉丁為了向理查示威,掏出一襲紗巾拋向了空中,然後拔出隨身的寶劍向紗巾一劍揮去,竟然將漂浮在空中的幾乎沒有重量的紗巾割成了兩半。







這一奇觀令平生見過無數名刀寶劍的理查和隨行的騎士們大為吃驚,於是從那一天開始在歐洲就流傳著一個傳說:東方有一種不為人知的金屬材料存在,用它鍛造出來的刀劍鋒利以極。並引發了騎士們對這種刀劍無盡的渴求。這種神秘的刀劍以它的原材料命名:【烏茲wootz】刀劍,或者以它的鍛造產地命名:【大馬士革】(Damascus)鋼刀劍。





大馬士革刀原產地印度,是用烏茲鋼錠製造,表面擁有鑄造型花紋的刀具,世界三大名刃之一。大馬士革刀通常為彎刀,其最大的特點是刀身佈滿各種花紋,如行雲似流水,美妙異常。這種花紋是在鑄造中形成的。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大馬士革刀獨特的冶煉技術和鍛造方式一直是波斯人的技術秘密,不為外界所知。






大馬士革刀以伊朗為代表。伊朗古代鐵兵極為著名,當時的蒙古、印度、土耳其以及東方各國王室均聘用波斯良匠鑄兵,但是各國的兵器形狀不同,而制刃者又未留銘文,隨著年代的推移,人們已無法辨認這是波斯人造的。現在我們只能用伊朗境內自用兵器為代表。


 從比較而言,波斯出產的熔冶花紋鋼刃,其脈絡猶如絲綢織紋,光澤奪目;印度出產的花紋鋼刃,其橫行脈絡常呈數十層雲梯形,即所謂穆罕默德梯,奇巧名貴;土耳其刀的花紋呈翻卷形,其脈絡猶如瑪瑙形


其實大馬士革鋼刀是歐洲人的叫法,這種鋼在鑄造成刀劍時表面會有一種特殊的花紋【穆罕默德紋】,所以它是屬於花紋鋼中的鑄造型花紋鋼,區別與折疊鍛打形成的焊接型花紋鋼(包括中國劍、馬來刀等等)或者淬火型花紋鋼(日本刀),當然,幾乎所有古代的花紋鋼都是用來製作武器的,因為花紋能夠使刀刃在微觀上形成鋸齒(肉眼無法分辨),使得刀劍更加鋒利。大馬士革鋼刀上的魔性的花紋簡直就是鋒利和珍貴的象徵。


 



大馬士革彎刀之所以如此鋒利,主要是因為其鍛造方法與眾不同。現代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大馬士革彎刀獨特的花紋竟然是由無數肉眼難看到的小鋸齒組成得,因為大馬士革刀各刃的密度不同,形成了小鋸齒。正是這些小鋸齒增加了大馬士革彎刀的威力。大馬士革鋼刀上的花紋簡直是人工雕琢的自然之美。因動人的傳說和自身的優異性能,大馬士革鋼製成的刀具,成為刀具收藏界的極品。


  歷史上有一些公司採用鍍錫工藝模仿大馬士革鋼的花紋,真正的大馬士革鋼又稱為結晶花紋鋼,是古代粉末冶金和鍛造技術完美的結合,大馬士革鋼刀上的花紋基本上是兩種性質不同的材料,亮的地方是純的雪明炭鐵,硬度比玻璃還大,暗的地方的結構是屬於沃斯田鐵和波來鐵,整體含炭量大約是在1.5~2.0 % 之間,在韌性高的波來鐵裡均勻散佈著比玻璃還硬的雪明炭鐵,使得大馬士革鋼刀上可以具有非常鋒利的刀鋒,而且也非常堅韌而不會折斷的刀身。


 


  大馬士革鋼的花紋和摺疊鋼有明顯的差別,大馬士革鋼花紋比較細緻看起來比較自然黑白的對比也比較大,在古代由於有在刃上喂毒的情形。很多大馬士革鋼的刀刃呈現黑色的現象,在黑色的刀刃上分佈著亮晶晶的雪明炭鐵,古代波斯人把它形容成像夜空中的繁星一樣漂亮,此外大馬士革鋼比起摺疊鋼來是很不容易生銹,幾百年下來不用像日本刀一樣的費心保養卻也能光亮如新不生銹。


2. 馬來克力士劍




馬來克力士劍指的是自菲律賓至印度一代馬來民族古代所用的劍,
不止馬來群島地區, 也並不單指馬來西亞一國,主要包括爪哇、蘇門答臘、巴厘等諸島。有人說,【克力士】是馬來語中就是【刀劍】的意思,其實並不準確,克力士在馬來語中專指克力士劍,而其他刀劍自有別的叫法。





造成這樣的狀況,大約是因為歐洲語言系統中刀劍不分,所以在傳播中以訛傳訛所致。
馬來克力士興盛于13世紀的滿者伯夷王國,屬於
糙面隕鐵焊接花紋刃中的尖端精品,精美絕倫。這是相當有名的一種劍,甚至被稱為世界上最冼煉的刀劍,它的形狀類似蛇型波紋劍,通常用於宗教儀式,裝飾極度華美。而且,打造波紋劍的鐵全都是隕鐵,在馬來人那裡,所有的隕鐵都要被徵集到政府手裡,用來打造這種劍。因為隕鐵的純度比較高,因此波紋劍相當鋒利,又因為應用了特殊的鑄造技術,所以在刀刃上有著特別的紋路,其製造工藝極為精細,僅反復錘鍛入火一道工序就要重複500次左右,刃上的夾層鋼600層之多。







1739(清乾隆四年)荷蘭人攻佔爪哇,他們紛紛從馬來人手中搶奪刀劍,帶回自己的國家,以擁有一把克力士為榮耀。現在,荷蘭大大小小的博物館陳列品,證實了這一點。


幾年的戰爭,使白種人深知馬來刀劍的犀利。荷蘭槍手的火槍鋼管經常被馬來大刀劈斷,刀刃輕輕推送即可刺入人身。更可怕的是,有的刃上有毒,一劃破皮膚,就會危及生命!這使侵略者深受其害,並且印象深刻。從而,馬來刃的威力使世人震驚。歐洲各國王室貴族,收藏家和博物館,都以能收藏到上佳的馬來良刃而自豪。
帶有諷刺意味的後果是:克力士伴隨著馬來人對侵略者的英勇抵抗一起威震西方。馬來人輸了戰爭,但克力士贏得了榮譽。遺憾的是自白種人統治以後,禁止馬來人佩戴克力士,馬來制刃家漸少,鑄刃術漸滅。







所以雖然目前在馬來亞,仍有人製造克力士,外型也沒有改變,但是真正老法打造的克力士卻已經失傳了。今天的馬來人大多數不知道馬來克力士的知識,不知道他們祖先的劍曾威震世界。克力士一般認為是用隕鐵製作的蛇型短劍。其實克力士中直型的要比蛇型的為多,只是蛇型劍比較有特點,多為西方獵奇者帶回歐洲,所以造成克力士是蛇型短劍的大眾看法。







3. 日本武士刀


大唐帝國,以廣闊的疆域、開明的政治、先進的科技與文化,及強大的軍事實力,成為當時世界的中心,為世界各國所敬仰,而這又與唐軍強悍的戰鬥力是分不開的,從初唐的統一戰爭到盛唐對內對外戰爭,大唐帝國創造了無數的神話。而正是這時,出現了冷兵器時代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兵器唐刀。事實上,唐刀是非常籠統的概念,根據唐六典的記載,唐刀分為四個制式,分別是陌刀橫刀障刀儀刀





(河南出土唐絞胎三彩武士,武士腰間所掛即為橫刀)


唐刀作為中國冷兵器發展的高峰不僅伴隨著唐帝國的建立、昌盛、榮辱悲歡,也成功的影響了整個亞洲冷兵器文化,其中儀刀橫刀發展成為以後的佩刀;儀刀向東流傳到高麗日本,並進化成為其本民族的冷兵器(日本武士刀及高麗戰刀);向西南則成為藏刀的祖先;陌刀在以後的演化中成為宋掉刀,其變化出的來數種長刀都為後世流傳。









唐刀見證了大唐的榮辱興衰,唐刀的出現,是大唐強盛無敵的象徵,它見證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強大和輝煌的帝國。但是隨著時間的流失許多制刀工藝失傳,中國刀走上了追求廉價且工藝簡單易於大規模裝備的路線,而由唐刀演化而來的日本刀卻日趨精良。明朝倭亂時,明軍裝備的單手廉價腰刀已經無法和倭刀相對抗,而被直接削斷。














不管您是否願意,目前世界公認第三位的名刃是日本刀,而不是中國的唐刀。   日本刀全稱為平面碎段複體暗光花紋刃,世界三大名刃之一。









雖然是唐儀刀的傳承,但是在日本本土隨著戰爭的錘煉,姿態鍛造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於日本本土的資源匱乏,鐵礦和高溫燃料的不充足,鋼鐵的性能受到限制,為了解決刀刃鋒利保持很好的硬度,同時具備非常鋒利的性能,刀身又要保持適當的彈性,日本刀開始採用三明治式的鍛造技術刀體分為脊鐵、皮鐵、芯鐵、刃鐵;脊鐵和皮鐵只能算作中碳鋼;可以充分展現鑄造匠師的技巧及手法,強化美術觀感。芯鐵算作低碳鋼;目的在於為刀劍提供一定的柔韌性。刃鐵則是高碳鋼;除了實用性外,還是流派鑒定的重要依據。)由於使用材料的性質不同,在淬火的時候金屬內部產生的應力不同,刀刃開始變的有弧度,從此日本刀逐漸脫離的中國唐刀的影響,發展成為具有典型日本特色的冷兵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