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打鐵店凋零百年手藝等接棒




自收藏大溪正吉號的山刀之後,對林師傅的傳統工藝真是讚不絕口,也希望有更多的網友們對山刀及打鐵店,在除了花蓮銅門山刀印象之外有更多的認識,特別轉貼這篇聯合報對林銘清老師的報導,分享眾多刀友,尤其是大溪山靈水秀,田園風景怡人,好吃好玩的TINA廚房,結合老街風華與百年打鐵店傳統手工藝展現,建議您闔府來個大溪懷舊之旅,保證不虛此行。





【聯合報記者劉愛生/大溪報導】
2010.04.05  

大溪鎮中央路正吉號打鐵店老師傅林銘清專心磨打一把番刀,百年老店唯一不變的是爐火純青的鐵匠傳統手藝。



 




大溪鎮中央路早年以「打鐵街」聞名,全盛期曾有10多家打鐵店,相關的五金行林立,惜因打鐵市場逐漸萎縮,現今僅存2家,維持百年不變的是爐火純青的鐵匠傳統手藝。

早期拓墾和伐樟樹製造樟腦油需要大量農具、刀具和一些鐵器等用具,復興鄉和大溪鎮民都到大溪鎮中央路「打鐵街」訂購所有器具,從日據時代60年代,中央路的打鐵生意興隆、訂單做不完。


 




中央路52號的「正吉號」打鐵店老師傅林銘清、61號的「黃葫蘆來打鐵店」老師傅黃傳旺,長年伴隨鼓風爐、錘打機及刀具,默默走過一世紀,老師傅手藝也祖傳3代,迄今仍以純手工打造鋒刃聞名。


偶爾路過打鐵店,只見老師傅將粗獷的鐵條燒紅,拿起棒槌猛力敲擊熔鐵,激發出四射的火花,僅需12小時,鐵條已成閃亮的利器,爐火純青的好手藝贏得買家歡喜。


 



正吉號」第三代傳人林銘清表示,他從15歲跟隨父親從事打鐵業,印象中,中央路有9家打鐵店,當年全盛時,買一把菜刀要3天前預約,那時打鐵聲可是此起彼落,響徹整條街道。



隨著機器模具大量生產,純手工的打鐵店也漸消失,雖然機械化生產的刀具價格較打鐵店的刀具便宜200元至500元,但比不上打鐵店生產的刀具實用,秘訣就是打鐵店純手工打造,刀刃處以「鋼鐵」兩塊密切結合、敲打熔合一起,「鐵包鋼」反覆敲打和鎔鑄是極辛苦的。



已到含飴弄孫年紀的林銘清擔心手藝無人繼承,他表示,傳統產業雖可透過現代科技重生,店內也增設錘打機幫手,減少鐵匠的敲打時間與體力,但傳統鐵匠技藝需後人接棒才能永續經營。



林銘清指出,現今以原住民訂購番刀居多,其次是喜愛刀具的消費者慕名訂購,也因他的手藝等於「品質保證」,少量生產刀具數十年未曾改變,打鐵店如今已成大溪懷舊之旅的重要印象了。



























大溪鎮中央路正吉號打鐵店老師傅林銘清專心磨打一把番刀,百年老店唯一不變的是爐火純青的鐵匠傳統手藝。 (記者劉愛生/攝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