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筆下的《色,戒》是不尋常的,李安獨具慧眼,拍成真情假愛、殺機重重的曠世電影,震懾全球觀眾的心神,更奪得威尼斯電影節最高榮譽的金獅獎。



解讀《色•戒》:李安光影透視張愛玲


收錄在張愛玲小說集《惘然記》內的短篇小說《色·戒》,經過逾半個世紀,終於從文字躍上大銀幕,由金像大導演李安拍成的同名電影上映,“張迷”心目中的易先生、王佳芝終於在她們眼前活過來。電影《色·戒》沒有失去原著的色彩,新加的情節更令故事錦上添花,在光與影之間重遇張愛玲的文字,也感受到李安的細膩!




張愛玲用20多年才寫成、僅13000多字的短篇小說《色·戒》,自77年面世將近30年,終於由台灣導演李安改編成兩個半小時的電影版,這個在威尼斯影展中大放異彩的金獅獎得獎電影,以最忠於原著的方式,加入了李安對故事的演繹,結合成一部被廣泛書迷、學者、電影人評為近乎完美的改編作品。

點符號蘊含深意



談到張愛玲的《色·戒》中間有逗號,李安認為張愛玲原先的意思只是把它分隔一下【色呢,就不光是色情,它還有色相的意思……「色戒」也不是佛家語那種‘戒色’的意思,因為這很關鍵的是一個戒指,那你人被拴住戒指,行為舉止就要有一個很正確的作為,這是當初這個‘戒’字的來源,有種警戒的意味,所以她把它區隔出來後,增加了很多的想像空間。】


英文原名《Spy Ring


李安又稱張愛玲起初是用一個句點去區分色與戒,但出版社最終給小說打了一個逗點。另外,根據張愛玲友人宋淇說法,《色,戒》最早的英文篇名為《Spy Ring》,有間諜圈和間諜之戒的雙重意義。

如此濃烈的「色」,如此肅殺的「戒」




張愛玲的這篇「不好看」的小說,之所以驚世駭俗,主要是因為小說中違反世俗的黑白不分、忠奸不明的價值觀。




一般的作者去處理女特工和漢奸的故事,難免要寫女特工的壯烈和漢奸的可惡。張愛玲的女特工卻因為私情而害了國事,張愛玲的漢奸,也不那麼明白地可惡,長得「蒼白清秀」,最貼近的描述,透露的倒有幾分可憐:「此刻的微笑也絲毫不帶諷刺性,不過有點悲哀。他的側影迎著台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种溫柔憐惜的神氣。」




電影裡獵人與獵物的角色很弔詭,更「嚴重」的是,女特工之所以動情,那情卻也不是一般浪漫小說裡的純純的愛,而是「性愛」。「事實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個熱水澡,把積鬱都沖掉了,因為一切都有了個目的。」征服一個男人通過他的胃,「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







如果王佳芝背叛了她的同志,是由於她純純的愛,她還可能被世俗諒解甚至美化,但是,她卻是因為性的享受,而產生情,而背叛大義,這,才是真正的離經叛道,才是小說真正的強大張力所在。



她最後對他的感情強烈到是什麼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系,虎與倀的關系,最終極的佔有。」就權力的掌控而言,易先生是「獵人」,王佳芝是「獵物」;就肉體的釋放而言,王佳芝可能是「獵人」,易先生是「獵物」。



在小說裡,性寫得隱晦,但是張愛玲彷彿給李安寫了導演指示;「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導演完全看見了性愛在這齣戲裡關鍵的地位,所有的戲劇矛盾和緊張,其實都源自這裡。



王佳芝從被動到主動


從這個角度來看,李安簡化了王佳芝。「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張愛玲原著裡的這句話,並不只對易先生有效,只是張愛玲讓這句話未能實踐的部分所增加的王佳芝的心理張力,但李安聰明地用了另一件事情補強,而且恰恰好是非常適合用視覺呈現的部分,那就是王佳芝與易先生主、被動位置的變化


電影裡,很清楚也很簡單,是從王佳芝與易先先的性愛體位呈現這種變化。從第一場強暴到小死一般的麻花糾纏到王佳芝居上,這個在進入暗殺任務之前還不解人間風月的清純女大學生已漸漸成為一個情慾上的自主者。


當然,不只床戲,李安還用了很多情節舖陳王佳芝和男人相對關係的改變,包括居酒屋包廂裡,易先生的等待,也包括扮演「愛國刺客」的部分。



鄺裕民的影響力


在張愛玲的這篇小說裡,「愛國主義」輕描淡寫;於她,王佳芝不是為了要愛國才參與「接近大漢奸、刺殺大漢奸」這項行動的,好吧,至少,一開始,不是那麼強烈的愛國意識引導著她,如果有,充其量只能說是當時的一種社會集體氣氛拉著她;但是讓她願意往事情的核心裡走的,張愛玲寫得含蓄、李安無暇顧及、王力宏演得不到位的,是「鄺裕民」,是這個王佳芝在朦朧中最初的情慾對象。接近莫名其妙的易先生只因為,王佳芝以為,這是到達鄺裕民最有用的辦法。




只可惜,張愛玲太討厭鄺裕民,而李安也只想透過他表達他自己潛在的一種家國情懷,因此兩個人都拒絕承認鄺裕民是王佳芝生命騰升或者墜落的關鍵,再加上,這種層次,王力宏是不可能演得出來的,因此鄺裕民就黯淡了許多,只能非常忠實地表現出「幼稚天真的愛國大學生」這個層面,於是,讓整個「刺易事件」變成了一場鬧劇,鬧的不只是嚴謹正統的特務系統運作邏輯,鬧的,更是王佳芝的人生。



王佳芝對鄺裕民的恨,張愛玲點到為止,但仍舊明確強烈,李安則明顯將之轉弱為怨甚至為嗔,力道衰竭到不能成為動機,以至於電影必須更強化王佳芝對與易先生之間的情慾耽溺,「性」這件事情從「程序」變成了「事件」,也因此,李安必須讓電影出現那樣激昂凜冽、槍林彈雨的床戲,用直接的強悍說服所有的人:事情是這樣發生的,而且偏偏也不得不這樣繼續。痛並快樂著,此外不堪行;這可能是一部分李安觀眾對這件事情的認知。




只可惜,張愛玲太討厭鄺裕民,而李安也只想透過他表達他自己潛在的一種家國情懷,因此兩個人都拒絕承認鄺裕民是王佳芝生命騰升或者墜落的關鍵,再加上,這種層次,王力宏是不可能演得出來的,因此鄺裕民就黯淡了許多,只能非常忠實地表現出「幼稚天真的愛國大學生」這個層面,但說實在的,王力宏已經經過李安的洗禮,比起從前進步太多了。





,於是,讓整個「刺易事件」變成了一場鬧劇,鬧的不只是嚴謹正統的特務系統運作邏輯,鬧的,更是王佳芝的人生。


王佳芝對鄺裕民的恨,李安明顯將之轉弱為怨甚至為嗔,力道衰竭到不能成為動機( 在鄺裕民吻她時,拒絕,並丟了一句「三年前你可以的~」),以至於電影必須更強化王佳芝對與易先生之間的情慾耽溺,「性」這件事情從「程序」變成了「事件」,也因此,李安必須讓電影出現那樣激昂凜冽、槍林彈雨的床戲,用直接的強悍說服所有的人:事情是這樣發生的,而且偏偏也不得不這樣繼續。


「色戒」會讓張愛玲塗塗寫寫三十年,最後寫出來,又是一個藏的比露的多得多的東西,太多的欲言又止,太多的語焉不詳,太複雜的情感,太曖昧的態度,從四十年代她剛出道就被指控為「漢奸文人」這段歷程來看,「色戒」可能真是隱藏著最多張愛玲內心情感糾纏的一篇作品。






深度掌鏡窺見極致藝術「色戒」,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寫鄭蘋如和丁默林的故事,實際上,那幽微暗色的心理世界,那愛與恨、「獵人與獵物」、「虎與倀」的關係、那「終極的佔有」,寫的哪裡是鄭蘋如和丁默林呢?李安說,他讓梁朝偉揣摩易先生角色時,是讓他把丁默林、李士群、胡蘭成、戴笠四個人的特質揉合在一起的。湯唯演的,是王佳芝和張愛玲的重疊。


對當時批評小說內容歌頌漢奸乙節,在張愛玲《談“色,戒”》一文首開宗明義,提出連串反問:小說裏寫反派人物,是否不應當進入他們的內心?殺人越貨的積犯是自視為惡魔,還是可能自以為也有逼上梁山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寫實的作品裏的反派角色是否應當醜化?



張愛玲繼而又為身負色誘漢奸,甚至最後捨命的女主角王佳芝辯護:她的動搖,還有個遠因……那就是第一次行刺不成,失去童貞後,加上同學的態度相當惡劣,才會因受了很大刺激,有點心理變態,不然也不至於在首飾店一時動心,感情蓋過了理智,連性命也犧牲了。


色如流水戒無痕








張愛玲是華文世界的巨大遺產,卻也同時是文本轉換的巨大折磨,在所有改編張愛玲小說的導演中,李安是最能夠擺脫張愛玲情結、大膽拍出自己觀點的導演,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真的要「天時地利人和」;李安曾說〈色,戒〉這個故事放在他的心裡多年,如今他的時間到了,終於可以挑戰張愛玲,並且挑戰堪稱成功──他用最後一個鏡頭、最後一句對白:易先生要易太太「沒事,去繼續玩牌」點明張愛玲一直捨不得透過這個故事說明白的事情:色如流水戒無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