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jpg  

陶藝的創作

華哥在陶藝作品上總是突破空間感,在創作的過程中,總是設法將自已的思考幻化成型,陶藝技法也在工作的過程中得到技術上的突破,達到自我的實現。

38.jpg   

一件藝術品一個故事

一個人創造經典!

19-2.jpg  

這雕像是inavuvu~

華哥一刀一刀將部落生活形象立體呈現

inavuvu的面容輪廓鮮明生動

真是完美藝術的呈現!!

 19-3.jpg 19-4.jpg  

華哥的陶藝創作都充滿了光與影的和諧

我不懂技巧但就是喜愛這樣的風格

1-2.jpg 1-4.jpg 1-5.jpg 2-1.jpg 2-2.jpg 2-3.jpg 2-6.jpg 2-9.jpg 9.jpg 12.jpg 13.jpg 13-1.jpg 14.jpg 19.jpg 19-1.jpg 20.jpg   

鍛刀的創作

華哥的朋友曾經擔心他轉換跑道,突然跑去鍛刀,可能會荒廢了陶藝的創作。

我個人覺得是相輔相成的藝術,應該更能提昇他的藝術品創作的靈感與技巧性,下面這些有關鍛刀的文句全部摘錄自他的FB,我只幫忙做個整理分享而已。

 18.jpg  

上午鍛打的修行,對於延展技法的真義,有了更多的體會,比起之前的重鎚,在塑型上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記得好友擔心我,說我換跑道,改打刀會荒廢了陶藝的創作。

但是最近鍛打的修行,讓我更印證了我的看法,那就是作陶與鍛鐵性質與原理其實非常接近,概念上,陶與鐵都是地層中的物質,需要爐火來作物理上的改變。

46.jpg  
同樣的,運用陶的升溫曲線的概念,恰可說明熱處理的原理。分子的結晶與排列爐火的中性焰氧化或是還原焰,給予了陶透過陶土與金屬結合,氧化或環原方式形成美麗的釉色。

 47.jpg 48.jpg  

而金屬的熱處理技法,也給予鍛造物不同的結晶排列,形成我們所需的硬度。這段日子以來,每天的修行,臉上手臂與腿,都被鍛鐵的火花噴濺稍有疼痛。但是熱血在胸,不以為苦,這個熱天就在火爐旁工作,汗水不斷的從額頭流下,就當作是排毒吧 

19.jpg

創作的靈感

晚間部落無預警停電,給了我們一小段還原自我的時間,思考自己的創作自述,我發現自己想創作是來源於對身邊事物的心靈投射。

我常想還原古人的思考,人類原始純粹的感官世界,感知大自然的原色,是黑與白,一個原真的概念。

白天黑夜、白山黑水,完全是從肉眼對光線的直覺而來,觀察雨後的彩虹,這神奇的虹光,則被視為大自然泛靈靈力象徵,屬於藝術範疇。

  19-1.jpg  

 放掉習慣領域

把手邊的幾把小刀,試著裝柄與雕刻,作品看起來,感覺有些進步,但是我心中並沒有因此欣喜。因為自己還在習慣領域中打轉,會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來自很多的挫折感跟虛榮的堆積。

52.jpg

讓自己停留在此,感到舒適,想到這裡,就得趕快收斂自己的心神來內觀自省。把學習焦點回到刀身的鍛鍊,不能又回到自己熟悉的刀裝領域自嗨

我是在學習,不能迷失方向,應要回到原點

 53.jpg 54.jpg 55.jpg  
我的修練目標是刀身的的鍛鍊,不管是鍛造與磨除,在一個刀子的概念形成後。就要去思考,如何成型

想到這裏,很清楚的發現,自己還很淺薄,這個領域還需要在多的投注心神時間去磨練自己的技術,鍛磨。才能得到美麗的金屬,多觀察多開拓自己的視野,才能做出一把好的刀

 B-1.jpg  
2011
在帛琉,執行陶文化復興,與其說去教人,反倒不如說自己進行了一趟學習之旅。在帛琉學習貝殼與玳瑁的技術的同時,我學習到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不是技術,而是相互間對彼此的接納與融入。

習作小刀

B-1-1.jpg    

小刀的習作

試著掌握氣氛與感覺一樣的圖像,但作一些思考,作一些當代的刀,在細節處有很多技術與靈魂的引入,希望為未來的藝術工作者開一條路。

 B-33.jpg  

這幾天,反覆著練習鍛打,更認識了成型與延展的過程與其特性。一塊鋼料 在最初期的時候,是堅硬難打的,然而,就在反覆的鍛打與整平的過程中,結尾用的力量,若還是跟初期打延展時,一樣的重敲猛捶,將失去了整體刀身的一體感,幾次下來感覺那個氣勢,就會失去,這也難怪,作刀的師傅,除了構思刀型外,也最好把刀型版給作出來。

 B-3.jpg B-4.jpg    

從藝術的角度來觀察,就像是作雕塑,刀身的各個部位與所呈現的角度,除了金屬質感表現與所複合上的質材外,整個刀的均質流線之美,就是美感的所在。

 B-9.jpg B-18.jpg B-21.jpg  

前兩天在網上聆聽某位前輩談到,打鐵店在處理鍛造刀胚時,必須一次到位,前輩的觀察是一體感的呈現,每個成型的過程,都有其必要的轉折的階段,必須注意的,否則,整個刀型的結構與力量的呈現,就會喪失。

 B-27.jpg B-28.jpg  

經過這番討論之后,我仔細的檢正自己的鍛刀過程,工序並沒有建立,也就是 先構思,在作出胚,掌握出刀的均質。還有潮州戴老師所提的刀尖刀身刀把三點一線的觀念。

 B-32.jpg  

仔細從自己的工作中回想戴老師的話,認真檢討時,發現自以為知道的只是概念 而不是觀念,感到很慚愧。反思這個過程,就有一個心得,就是技術的鍛鍊與提升,還得從工序中去檢證自己的細節。

 B-36.jpg   

習作 : 彫刻用小斧半圓鑿與小刀(my carving tools) 
漸入秋天,晚間,明月高懸於天,清爽明亮,升起火,開始爐的修行,用了ㄧ陣子燃氣爐,瓦斯的火性及空氣的使用及混合方式,較能掌握,所以雖然眼前只有小小簡陋的爐子但也能開始運作自我練習了

 B-40.jpg  

漸漸的鍛打也順手起來,延展的打刀原形就是小山刀,需要多練習,線條與型才會美,用半根銼刀做了個小圓鑿

B-5.jpg  

發現銼刀料並不適合打製小件的工具,在帛琉時好友送我,斧鍬式的彫刻工具, 作刨挖很方便,我試著做了一個小斧,想應用在雕刻粗胚上,開始試著做工具。 並嘗試用各種鋼材了解剛才的特性 

B-7.jpg  
這裡是個創作的好環境,靜夜裡,我的心奔馳著,在創作的路上。 ㄧ個人不感寂寞與孤單。

 B-2.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梅哥 的頭像
    梅哥

    梅氏家族(刀之界)

    梅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