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餐-0-1-1.jpg

懷念梅花餐 

你不知道的梅花餐與【復興鍋……

梅花餐-0-10-1.jpg

幾十年前在台灣蔣經國時代,政府提倡的梅花餐,時至今日很多年輕一輩都不知道梅花餐是什麼

梅花餐-0-3.jpg

梅哥今天與同學好友到海軍司令部所屬碧海山莊聚餐時,瞧見當年在國防部樂享過【復興鍋】,回憶起當年的梅花餐與復興鍋的故事,回家問了一下兒女們,卻無人知曉此事,就著手整理寫篇故事,帶領大家重溫當年的這個小小的冷知識舊趣。

梅花餐-0-4.jpg

a1.jpg

蔣經國的十項革新運動

蔣經國在行政院長任內,於1972年頒行十項革新,撙節不必要的浪費,全面提升政府效能,同時嚴格規定,公務員不得宴饗無度、不得出入夜店,並且提倡梅花餐。所謂梅花餐,規定宴客餐飲,僅限為五菜一湯,五菜象徵梅花五片花瓣,湯則象徽花蕊,以消弭不必要的浪費。

梅花餐-2.jpg

梅花餐是指五菜一湯,將湯放在桌子中心,菜餚沿著中心擺放,因為看似五瓣梅花而得名。

 1_白梅紅萼-武陵農場03.jfif

梅花餐起源於當年蔣經國巡視全台灣,有感經濟起飛後,各單位在用餐宴會上鋪張浪費、過於奢華,於是力推五菜一湯的梅花餐,以提倡儉約與樸素。「梅花餐」的每道菜均為本地食材,營養衛生,且符合經濟效益。

 梅花餐-0-2.jpg

梅花餐-3-1-2.jpg

可以說梅花餐既符合時代需求,又有意義。梅花餐結合當時的老三台廣告(台視、中視、華視),一時風靡全臺。然而在蔣經國死後,梅花餐也隨之消逝...

梅花餐-5.jpg

以今天的觀點看梅花餐,也很符合時代需求,尢其在這節能減碳甚囂塵上,環保意識高漲的現在,更值得推廣。

梅花餐-18.jpg

標準的梅花餐,五菜是蔥油鱸魚、金茸肚絲、梅干扣肉、白斬鷄、開陽白菜,一湯則為魚丸湯,主食是米飯和饅頭,食材可就地取材以符合簡樸自然經濟。當年婦幼衛生研究所又依營養成分設計成72種梅花餐食譜,供大家選擇,還是蠻有變化的。

梅花餐-15.jpg

經國美食故事館

a19.jpg

a3.jpg

a3-1.jpg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美食民族自古即有以滿漢全席著稱,吃飯皇帝大,民以食為天,吃飯無疑地是件大事,舉凡經商談生意、政治展實力,政商東道主都用奢華的晚宴代表實力,來博得與宴高官與民眾的信任好感度。

满汉全席-1.jpg

1972年當時,台灣經濟正在起飛,即使政府財力困窘,蔣經國仍毅然推動「十大建設」,為台灣創造「經濟奇蹟」,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奠立厚實的基礎建設。

满汉全席-1-6.jpg

當年蔣經國巡視全台灣,有感經濟起飛後,社會風氣流於奢華,國人隨餐而來的鋪張浪費,一年可能會吃掉一條高速公路。

满汉全席-2.jpg

满汉全席-3.jpg

满汉全席-4.jpeg

满汉全席-5.jpg

满汉全席-11.jpg

满汉全席-13.jpg

满汉全席-14.jpg

經國美食故事館

a11.jpg

 

於是從行政院的「十項革新」開始,力推五菜一湯,將湯鍋放在桌子中心點,菜盤沿著中心的湯鍋而擺,看起來像是五瓣梅花,故有「梅花餐」之稱,然後結合當時的老三台廣告(台視、中視、華視),力倡簡樸的宴客餐,一時風靡全島。

 

a16.jpg

a6.jpg

台灣在1972-1982年發起的梅花餐運動,規劃宴客時五菜一湯的吃法,一時蔚為風潮。當時政府更規定軍公教人員喜慶宴客不得超過十桌,記得有位首長娶媳婦,就以台北、台中、台南分三次宴客以逃避規定。

梅花餐-4.JPG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主人宴客時若想豪奢一下,便會祭出「雙梅花餐」、「三梅花餐」,也就是第一輪五道吃完後,服務生再上五道,以此類推,不得不佩服這些官員的智慧,誠乃我中華文化的結晶。

梅花餐-9.jpg

自從蔣經國死後,節儉致富的梅花餐也隨之消逝,繼任的李登輝據說愛吃鮑魚,宴客時可說是無鮑不歡;陳水扁對飲食也甚是講究,所以每逢總統府盛宴,主廚們可都是費盡心思。馬英九算是出了名的飲食儉樸,中興便當一吃八年,吃到屬下驚、賓客怕,儘管如此,還是被冠以做作的名號。

a8.jpg

不知道是否想要重溫小蔣時代的簡樸,前任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當選開會之時,便以梅花餐為宣傳亮點,但也被綠營批為矯情。

梅花餐-6.jpg

梅花餐-7.jpg

復興鍋故事館

昨日聚會在海軍司令部所屬碧海山莊經國美食故事館瞧見蔣經國先生專用經國復興鍋,一時舊日情懷之思緒湧上心頭,立馬回想到當年我在國防部的那些歲月經常享受的復興鍋。

a5.jpg

a10.jpg

a9.jpg

a24.jpg

a25.jpg

满汉全席-22.jpg

復興鍋是甚麼東東?

梅花餐-0-4.jpg

有此一說,復興鍋起源是因為國軍長期在金門留守,大多農曆過年無法回家圍爐,又沒經費外燴,所以蔣經國新年巡視離島時看到軍中伙食欠佳,特別指示部隊添個年菜讓官兵打打牙祭,讓大家過個好年,鼓舞士氣,所以才加了個豐盛的大鍋,成為許多人的軍中回憶。

不過據劉安祺(國軍一級上將,曾任金門防衛司令)口述歷史,復興鍋是他在駐防金門期間發明(梅花餐亦同),其實就是鄉下的大鍋菜,鍋裡加了牛肉、蔬菜、豆腐、蘿蔔一同燉煮,講究要爛、要熱、味道要混和,之後才被蔣經國帶到國防部、中央黨部發揚光大。

梅花餐-3-2.jpg

基本上復興鍋就是有雞、有蹄膀、加上白菜、粉條的什錦火鍋,也有人稱一品鍋。之所以取名「復興」,當然與國軍復興中華、還我河山有關,這鍋子特別要裝在內外兩層、鑲著陸軍軍徽的特製鐵鍋上桌,才算得上道地。

梅花餐-3-3.jpg

其實復興鍋固然有鄉間雜菜鍋、什錦火鍋的影子,與現在上海與江浙的一品鍋系出同源,但過去台灣講究勤儉建軍,復興鍋多半雞肉、蹄膀或魚頭搭配時蔬,在官兵鐵製臉盆裡雜煮就上桌了,現代人當然吃不慣這種五大山粗、油膩膩湯菜,所以後來軍中也略作了調整。

梅花餐-3-4.jpg

復興鍋溫暖回憶上心頭

1985年在國防部任職之時,郝柏村時任參謀總長,到1989年擔任國防部長期間,每年春節團拜聚餐時各單位桌上一定設有一道復興鍋】,基本上就是以梅花餐加上復興鍋為主。

1_白梅紅萼-武陵農場03.jfif

當年鍋材已經很是豐盛,有雞、有炸蹄膀、炸蛋,有時還有金華火腿,連帶蛋餃、魚丸、冬筍等其他食材,加上白菜、香菇、開陽或干貝等備料一同細火慢燉,最後並佐以凍豆腐、粉絲上桌,湯頭喝起來口感鮮甜濃郁,肉類吃起來骨肉分離、軟爛綿密。

梅花餐-0-2.jpg

也因此,復興鍋和其他火鍋不同,講究原湯原味,喝完了也不再加湯。同時上菜時要放在兩層的鐵鍋中上桌,主要是內外鐵鍋間的空隙剛好可以發揮保溫效果,無需另加火源或架電磁爐。記得過去在國防部春節團拜,歷任總統及行政院長都會蒞臨參加,從上菜到長官致詞要拖個二十多分鐘,要沒這個雙層鍋具,火鍋很快就涼了,每次團拜聚餐我是幾乎冷菜都不吃,每次只喝上兩碗熱騰騰的復興鍋就心滿意足。

a5.jpg

梅花餐-0-10-11.jpg

 

 

arrow
arrow

    梅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