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劍文化之美2三日月宗近
【日本刀歌】
昆夷道遠不復通
世傳切玉誰能窮
寶刀近出日本國
越賈得自滄海東
魚皮裝貼香木鞘
黃白閒雜瑜與銅
百金傳入好事手
佩服可以攘妖凶
上面詩作為宋朝文人歐陽修所做,詩中看出早在日本平安時代後期(西元1160年)日本刀已經廣泛的被中國所認可並成為古人心目中爭相擁有的精品。
歐陽修的讚美絕非言過其實,歷史上,作為世界三大冷兵器之一的日本刀,一向以其切金斷玉的殺傷力而蜚聲海外;另一方面,深得東方美學之精華的獨特工藝,也讓它深受收藏家們的青睞,尤其是一些流傳後世的名刀,造型優美、弧線流暢、細節精良,至今近九百年時光之後還在日本享受著【國寶】級待遇。
【日本刀劍文化之美】
天下五劍之一的「三日月宗近」,是三條宗近的代表作。此刀無論是美術價值還是資料價值,都受到高度評價,已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
一般被認為是「天下五劍」中最美的名刀,也被人習慣稱說是《名物中的名物》可是梅莊學藝不精,怎樣都看不出這三日月宗近的美好?
直到今天無意中看見這個視頻之后,才真正了解何謂名物?
特別整理資料,分享同好刀友們一併欣賞。
【刀姿踏張】-日本刀專有名詞分享
常常在日本刀網站上看見一個【踏張強】的專有名詞用來形容日本刀姿態,但總是不解其意?
今次在學習鑑賞日本刀之時,總算有點理解其意了,因此順手寫來分享同好,並請前輩們多多指導。
三日月宗近其刃長80cm,是為太刀的標準長度。刀身接近手邊的部位呈大幅度彎曲,根部附近的刀身幅度寬闊,接近前段急劇變窄。像這種元幅與先幅落差極大,腰反較大的形狀在刀劍用語上稱為【踏ん張りが強い(踏張強)】。經請教日本刀原理作者許耀華博士,踏張的中文字義,一般而言指的是刀的弧度。
【踏張強】是平安時代特有的造型,就這層意義而言,三日月宗近也堪稱是平安時代日本刀的代表作。
由於《踏張》會隨著重新研磨等加工逐漸消失,所以若說一把刀的踏張還很強,既表示它是一把接近製作當時的形狀,保存狀態良好的刀子。
【三日月宗近】〜如何鑑賞日本刀
欣賞名物首先要站在能看到刀身整體的位置鑑賞
從正面看去,威風堂堂的感覺撲面而來
審視刀身整體,欣賞三日月這柔美的曲線感
讓人感覺十分流暢,十分美麗。展現出的正是日本人所喜好的氛圍
中式刀劍,則是一線筆直的感覺。三日月刀姿這種氛圍很有日本文化的感覺。
接下來的是刃紋,將視線上下左右移動,找到刃紋的最佳觀賞位置及欣賞角度。
注視著刃紋,稍微從下向上仰視時,僅表面就有多種觀賞角度。
觀賞角度不同,刀身光澤也會有很大差別。
總覺得觀賞刃紋的最佳角度可能就是這裡吧!
但是,稍微往下一點的話,
紋路上面有一點咻咻閃閃的樣子,就會浮現出來,非常有意思。
山崎小姐所看的咻咻咻的樣子,正是三日月宗近名字的由來。
這是新月形狀的刃紋
最後鑑賞刀胚,尋找光照的最佳角度,感受地鐵的質感。
怎麼說呢?雖然看的是鐵這種金屬,但是非常纖細,也很光滑。
果然,看資料或是照片的話,是看不到光照效果的。看實物的話,畢竟是現場親眼看到的,其中的差異是很大的。
能從很多角度觀賞,很有意思。讓觀賞的人會有一個嶄新的認識,覺得這就是藝術品。
三日月宗近近身觀賞時,平安時代的國風文化與阿娜多姿,但是欣賞角度不同,感受也不盡相同。
比如,對著刀尖看的話,給人一種非常筆直地俐落感!
但是,整體看起來的話,又會感覺曲線非常緩和優美。
因此,我覺得日本刀的鍛造技巧與藝術性十分深奧。
三日月宗近,正如山崎小姐用了柔美、婀娜這樣的詞彙來形容,完全就像她所說的那樣。
那是平安時代才會有的樣式,進入鎌倉時代之後,刀劍的線條就變的更硬朗一些了。
三日月宗近果然是獨一無二擁有柔美纖細感的作品!
請問是刀匠初心要鍛造城新月形狀嗎?
看了日本刀製作刃紋和刀胚的過程,請問是刀匠初起想好要做成新月形狀的嗎?
佐野美術館館長:
不是的,在平安時代恐怕還沒有能按照自已的意願來製作刃紋的黏土繪製技術。
三日月宗近
三日月宗近是太刀,太刀的話,因為刀尖和別的地方厚度不同。所以熱處理是只能加熱刀刃,這是提高溫度的一種加熱方式。
因此,很自然地只有刀尖薄的地方會淬火。依照我們現在推想的,所以應該還是有一點偶然性在裡面的。
三日月的偶然性非常高呢﹗
因為是偶然形成的,肯定就不可能再打造出另一支一模一樣的刀了。
【日本刀劍文化之美】
日本人認為櫻花是生命最重要的象徵〜【寧願短暫,只要燦爛】〜
與其大和民族的武士道精神相連,櫻花的瞬間開放、瞬間凋謝,就如同武士道視死如歸的精神。
日本武士追求如同櫻花般的燦爛死亡的美,的確讓人覺得淒美!
日本刀工藝與文化之美,代表所有忠實、勇敢、守信、守義、崇尚簡樸、有禮等等之形象,也就是代表著傳統武士道精神的表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