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整修維護紀錄之二【對馬守常光】
前些日子有位刀友跑來找我,說是先人長輩遺留下來兩把武士刀,很有紀念價值,想要好好整理之後保存下來做個念想。
這位刀友素昧平生,可能是因為之前有寫過幾篇日本古刀修復紀錄↓就來找到我,於是我就請他先寄刀圖來看看是否有整修的價值?畢竟一把日本刀的維修預算蠻高的。
日本古刀<兼光>修復紀錄→請點我https://blog.xuite.net/meiyuan989/twblog/534656916
一見對方用保鮮膜將刀條緊緊包住的照片,就確認對方真是不懂日本刀的朋友,刀圖又不夠清晰,難以判斷。於是就約好到一間熟識的日本刀劍館,當面請專業店長評估這兩把刀的狀況。
經過幾個在場刀友評估,咸認為這兩把日本刀的刀條不錯,金具也都可以維修後續用,值得整理研磨。梅哥詢問刀主是否可將兩把刀脫褲子檢查刀銘,確認刀匠與年代?
這兩把刀銘,一為江坂義國,一為常光。兩把都無日期註記以利確認刀匠與年代?
於是梅哥與刀主只有自已在網路上尋覓作者刀匠資料,我們兩人均非日本刀專業人士,所查均為書本與網路資料,也尚未請教許耀華等專業老師。蓋因玩賞日本刀的樂趣就在自已尋獲答案之時刻,那樣的喜悅,堪比發票對獎時中獎之樂趣。
以下是梅哥自已判斷所述,正確性尤待商榷?懇請大家不吝指正。
【對馬守常光】
所謂刀銘,主體是刀工的名字,一般都不是本名,而是類似於刀工的「藝名」。刀銘慣例是刻在刀莖的「表」,即佩戴時朝向外側的那一面。同理,佩戴時朝向身體的一側就稱之為「裏」。
銘文基本上是在製作日本刀的過程結束時由刀匠自己切割的。古代很多劍的銘文只有兩個字,隨著時間的推移,除了鍛刀鑄劍者的信息,如居住地和姓氏,還有訂劍者或擁有者的名字也有刻上的情況了。
刀工的名字要刻在表,另外一面則可能刻製作時間,稱為「年紀銘」,比如「寬文元年八月日」;或者刻一兩句做此刀的緣由,給誰做的,如「帝室技藝員宮本包則八十五作」,這樣的又稱為「注文打」,即刀匠接到專門訂單而做的;或者給刀起個名字刻上去,比如「花嵐」、「村正」;或者一兩句感想或祝辭,比如「及心處無此上者也」,「赤心報國」,等等各種題材內容不一而足。也有的會刻上試斬的結果,即「裁斷銘」。
因為僅有刀匠名字刻在表,只有先查常光囉﹗位列新刀上作分類中。
再看看這把常光的銘刻,無疑就是磨上。何謂磨上?請看下面註解
磨上げ(すりあげ)とは
日本刀可能會從莖尾切割,以縮短整體長度,這就是「磨上」。刀莖磨上有兩個主要原因:
1-適合主人的身高和臂長。
2-應對戰鬥方式的變化。
另外,就是江戶時代規定了刀的長度。在江戶時代,刀劍的長度根據刀主的身份有著嚴格的規定。直到第三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光時代,武士和劍士練習生都在2尺3寸(約69.7厘米)以下。
石堂派とは
石堂派は、そんな備前の中でも、福岡一文字派の流れをくむ刀工「助長」(すけなが)を祖とする一派。近江国(現在の滋賀県)に興りました。
助長は、1490年頃、室町幕府が近江国の六角氏を攻めた際、9代将軍「足利義尚」(あしかがよしひさ)の命を受けて、同じく備前の刀工・勝光(かつみつ)とともに参陣、鍛刀しました。
江戸石堂
江戸石堂の代表的刀工としては、光平・常光・是一といった刀工がいます。近江の出身で、1638~1640年(寛永15~17年)前後に移住してきたと考えられています。
江戸の地には越前康継や野田繁慶、それから長曽祢虎徹など、各地から移住してきた名工が数多くいました。
その中で、江戸石堂派は華やかな備前伝によって人気を博しました。
作為江戶石堂的代表性劍匠,有光平、常光、是一等刀匠。 他來自奧米,據信在1638-1640年(寬永15-17年)左右移民。
在江戶的地段,有許多從各地移民的著名工人,如越前康継、野田繁慶和長曽祢虎徹其中,江戶石堂派因其華麗的備前傳而廣受歡迎。
摘要說明:
前面已說明,梅哥與刀主都非日本刀專業,就是好玩而已,至於為何會評斷這把刀是江戶時代的石堂派丁子刃呢?
起源於刀劍整理專業人士整理研磨之後的美麗刃文浮現之後,加上考據刀匠常平的書籍與網路資料。
「關原之戰」(1600 年) 之後,「德川家康」穩操政權,更將政見不同的「大名」 (諸候) 一概除名,並收回其領地,令日本一度出現大量的浪人。「浪人」要回歸仕途,最快的方法就是以武術名家的身份,靠武藝重振名聲,因而間接鼓勵了劍術文化的盛行。有別於「桃山時代」(同是尚武的時代),「寬文新刀」並不著重於復古,反而較偏重新風格的發展。
因為劍術家慣於劍道場使用的直身竹刀,認為砍劈和突刺的功架同樣重要,所以當時刀劍的彎度減少了 (太彎的刀劍不能作準確的突刺)。稱為「濤瀾刃」(Touranba) 的新「刃文」開始出現,另外亦流行「數珠刃」(見於名刀「虎轍」)、「石堂丁子」、「拳形丁子」(見於名刀「國助」)、「簾刃」(見於名刀「丹波守吉道」)、「足長丁子」(見於名刀「一竿子忠網」) 等。
「江戶」和「大阪」是「寬文新刀期」刀劍生產的樞紐,兩者的製刀風格各有不同...。
「江戶」的刀劍多著重於鋒利程度和砍劈性能。「刃」(「刃文」) 的設計精美,卻不失實用性。
在闊度較大的「亂刃」上,會局部減輕在「物打」部份的「刃文」深度,以防折斷。帶有「裁斷銘」的刀劍在這時出現。當時有不少刀工流派的第一代宗師在「江戶」崛起,例如復興「備前傳」手藝的「石堂派」刀工、以「相州傳」和「鎌倉中期」作品為模仿對像的「備前一文字」一派等。
寬永十五年 (1638 年),德川幕府立法限制刀刃的長度:「刀」的限制約為 80 cm,「脇差」的限制約為 48 cm。當時刀刃的長度多在 68 cm 左右。
總結:
就是依據以上資料,初步研判這把常光是江戶石堂派對馬守常光。
以下是研磨整理後的常光,請欣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