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匠界的劍宗與氣宗之爭
文圖:張竣崴(柴犬) 整理:梅哥
鍛造派 VS 磨除派
故事要從40年前,影響美國刀匠界的雙雄,Bill Moran與R.W.Loveless開始說起........。
R.W. Loveless在1970年創立了Knifemakers' Guild,刀匠們簡稱Guild。
R.W.Loveless致力推廣新的製刀方式-磨除法與全刀根結構,不同於傳統的鍛造,磨除法主張只需要將鋼板磨出刀具的外型就能做刀,熱處理委託專業的熱處理廠即可。
因為磨除法比較不會吵到鄰居,一些簡易的設備就能開始製刀,這對很多想入門製作手工刀的刀匠來說充滿吸引力。
而Bill Moran則是鐵匠出身,對於鍛造工藝有著濃厚的情感,並專注於復興與推廣大馬士革鋼工藝,
雖然他也曾擔任過Guild的主席,但他的製刀理念畢竟與Guild相去甚遠,所以在1976年創立了以鍛造為主的美國刀匠協會 American Bladesmith Society,簡稱ABS。
從此,開啟了鍛造派與磨除派長達40年的競爭。
支持鍛造派的認為:刀子沒經過鍛造就只是塊鐵板....把刀具的靈魂熱處理委外,還能稱得上刀匠嗎?
支持磨除派的認為:現代鋼材早已經過鍛造,再用人手去鍛造只是畫蛇添足,還增加鋼材敲壞的風險....。
手工刀匠設備再好,也比不上專業熱處理廠的設備精準,Home Made熱處理無法產出品質一致的刀具...
新科技的鋼材,性能根本海放傳統鋼材...blablabla
總之兩派的支持者都有,就這樣互相噴了40年。
其實兩派的論點各有優缺點,雖然我是鍛造派ABS協會的刀匠,但俗話說得好....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所以去年年底,張竣崴開始準備加入以磨除派為主的日本刀匠公會JKG。
JapanKnifeGuild簡稱JKG,是在1980年6月6日,由近代手工刀之父之稱的R.W.Loveless的協助下所創立,所以整體來說JKG是以磨除法為主流。
由於日本都市化程度高,除非住在田裡,不然想要在家裡打鐵又不吵到鄰居的難度很高。
再加上日本有建立完整的熱處理服務體系,不論什麼鋼材,熱處理廠都能少量接單。不像台灣要找熱處理廠,大家看到刀子就退避三舍。
所以磨除派在日本是主流可以說是很理所當然的。
不過成為JKG刀匠會員,需要遞交三件刀具作品給理事會審查,通過審查才能正式成為刀匠會員。
所以這次的審查作品,希望能夠盡可能地展現多樣性,所以特地做了臺式、美式、日式,三種風格的刀具,製作方式有鍛造法也有磨除法,鋼材也從傳統的高碳鋼到手工鍛造的大馬士革鋼,以及高科技的粉末鋼。
算是希望在這次審查中,盡情展現自己的製刀能力。
臺式的刀具,以士林刀為代表,製作上採用了Loveless的全刀根結構,並使用粉末鋼S35VN以磨除法製作。
美式的刀具則是使用了自己鍛造的大馬士革鋼,來製作6"格鬥刀。
日式劍鉈
日式的刀具則是傳統的劍鉈,採用敷土燒刃的方式,展現傳統日式刀具之美。
在這個月初,我遞交刀具作品通過JKG的測試,正式成為日本刀匠公會的刀匠,也是公會第一位外國籍的刀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