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歷史的軍刀
因為溫州街的故事,結識旅美學者林中明先生,進而得知這一段曲折離奇的故事!!其兄林中斌也曾任國防部副部長,現在也經常在聯合報發表專欄,特地整理出這一段歷史故事做個懷念!!
2015年10月25日,台灣回歸70週年紀念日這一天,林文奎先生生平事蹟展覽在南京開幕。
(圖2)
林文奎當年以台灣地區空軍司令身份,率領第一批空軍戰機,於9月16日首飛台灣接受日軍投降,被譽為”中國飛越台灣海峽第一人“。
(圖3)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林文奎先生生平史蹟展》開展獲贈日本獻降軍刀。
(圖4)
(圖5)林中斌(原台灣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明(旅美學者)捐獻日本軍刀
(圖6)
照片玻璃櫃中展出的是日軍駐台將領投降獻出的軍刀,係日本戰國時期的名刀,極有價值。
(圖7)
戰後,日本經濟恢復,曾一度企圖通過民間運作方式, 設法悄悄贖回這兩把寶刀,被林文奎後人拒絕。
在2015年10月25日上午10點,在當年日本在台投降儀式開始的時刻,林文奎之子林中斌、林中明將這兩把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軍刀正式捐獻祖國大陸,表達了他們支持祖國統一的愛國之情。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獲贈日本獻降軍刀
(圖8)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
《林文奎先生生平史蹟展》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開展,林文奎的兒子林中斌、林中明現場捐贈,1945年日本駐台將領獻降的兩柄日本戰國時期寶刀。
林文奎先生的兒子林中明告訴記者,這兩把刀歷史悠久,均為日本名刀譜上的名刀。根據日本名刀譜上的記錄,這兩把刀一個是450年的戰國刀具,另一把是400年前的刀具。
這兩把獻降刀是日本戰國時期武士刀中的名刀,由當年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工作及受降典禮參與者林文奎的兒子林中斌、林中明捐贈給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
抗戰期間,林文奎曾擔任美國援華航空隊指揮官陳納德的機要秘書及情報室主任。1945年9月16日,他帶領第一批中國空軍機群飛抵台灣,展開從日軍手中接收的工作。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在台北舉行,台灣光復。
(圖10)
1945年10月25日,23戰區空軍司令林文奎中校,出席台北中山堂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前後,得日軍高官獻降的寶刀兩柄。兩把寶刀其中一把長60cm,寬2cm,刀柄21cm,刀鞘附小柄一把,刀身優雅,刀鐔圓形,金雕精美。另外一把長54cm,寬2.4cm,刀柄15cm,刀鞘小柄已遺失,刀身精巧,刀鐔黑方簡樸。
在20年前,曾有日本民間組織希望用一棟別墅來換這兩把軍刀,被林中斌、林中明果斷拒絕。當時因為日本國事復興之後,就由官方推動暗地有人來台灣把名刀級別的寶刀盡量買回去,以不動聲色地商業方式購買回去。當時這些日本商人就會主動跟一些了解刀具的人士去接觸,意欲購藏回日本,被林文奎家人斷然拒絕。因為這是見證歷史的軍刀。
(圖11)
【林文奎生平史蹟展】
(圖12)
2015年10月25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開展獲贈日本獻降軍刀。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林文奎先生生平史蹟展》所展示的文物史料絕大部分由林文奎先生之子林中斌、林中明提供。
本次展覽以林文奎先生的一生為主線,分為早年經歷、昆明歲月、見證日軍投降、台灣受降、家庭生活、晚年歲月六個部分,展出圖片53張,實物27件(套),全面而詳實地反映了林文奎先生求學、參軍、抗戰及台灣歲月。此次展覽重點展示了林文奎先生的相關珍貴文物資料。
(圖13)林文奎先生的許多極具歷史性的照片。(圖片由林中明提供)
(圖14)1943年,中美空軍合作抗日歷史照片
抗戰期間,林文奎曾擔任美國援華航空隊指揮官陳納德的機要秘書及情報室主任。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9月林文奎受命擔任接收 「北台灣地區」日軍飛機裝備與設施之空軍司令。1945年9月16日,他帶領第一批中國空軍機群飛抵台灣,展開從日軍手中接收的工作。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在台北舉行,台灣光復。
一些片斷有關林文奎的故事,像是他對當時的臺灣行政長官陳儀不滿,而直接上書蔣介石, 要求層峰撤換陳儀,以平民憤。林文奎揭露了由於毛邦初的貪汙案,幾乎被當時的皇親國戚追殺。
林中斌曾經說,他父親落魄的原因是其父「個性正直、一芥不取」。以清華大學畢業,中央政府航空學校(今空軍軍官學校)第二期第一名畢業,官派赴歐留學四年,陳納德的機要秘書與情報室主任,又曾在孫立人將軍靡下任陸軍總部第二署署長, 以如此傲人的學歷和經歷,卻在54歲英年以上校官銜退伍。
如此人才,不僅是林先生的遺憾,也是國家的遺憾。 用一句現代的話語來解釋,那就是以他的良知,寧可選擇「政治的不正確(Political Incorrect)」,而不肯因為高官厚祿而折腰。
(圖15)
據林中斌維基百科編輯資料如下:
林中斌(英語:Lin Chong-Pin,1942年5月7日-),生於中華民國雲南昆明,祖籍廣東新會,曾任陳水扁政府國防部文職的軍政副部長。研究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的專家,現為退休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國安會諮詢委員、陸委會副主委、淡江大學戰研所教授、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系研究所所長。畢業於台大地質系,擁有三碩士、一博士學位。
◎父親林文奎,(1909年-1980年),生於廣東新會,清華大學經濟與地學雙料學士,1934年中央政府航空學校(今中華民國空軍軍官學校)第二期第一名畢業,隨即官派赴歐留學四年,1940年任陳納德的機要秘書與情報室主任。抗戰期間,同時具有軍統情報人員身份,直接受戴笠領導。
◎1945年勝利後任臺北第23地區空軍司令,曾因為看不慣陳儀與手下紀律敗壞,上萬言書請蔣中正撤換陳儀。結果拂逆當道,在1946年辭去第23地區空軍司令一職,離開台灣入英國皇家空軍參謀大學,並以優異成績畢業,獲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嘉勉。
◎1948年,應國防部長何應欽電召,出任聯合國中華民國軍事代表團空軍參謀。[28]。1953年應孫立人邀請任陸軍總司令部情報署署長。
◎1954年黃杰接任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林文奎在歡迎宴會上公然辭職[1]。於1963年以上校軍階退役,轉任兼任教授。1980年逝世[29]。
◎母親張敬(1912年-1997年1月4日),生於貴州安順,北平女子文理學院畢業,北大研究所肄業,任教於西南聯大;來台後,先後任教於東港空軍參謀學校(國防大學空軍指揮參謀學院前身)、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1]。專長宋詞、元曲及明清戲曲。1997年1月4日病逝於臺大醫院。[29][30]
◎弟弟林中明,居住在美國。
(圖16)
台灣首任空軍司令林文奎竟是天字號情報員
星島環球網 www.stnn.cc2007-07-11
1945年9月9日,中國政府在南京接受中國戰區日本軍隊的投降,日方代表是岡村寧次大將,受降代表則是陸軍總司令何應欽與海軍上將陳紹寬及空軍上校張廷孟等人,當時另一位年僅37歲的空軍中校也參與了該受降簽字儀式,這位林中校就是林文奎,林文奎後來成為台灣首任空軍司令,並在中美軍政情報圈週旋。
(圖17)林文奎(左四)1945年參加在台北市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行的歡迎儀式。
據東森新聞網報道,1945年9月16日,林文奎率領空軍部隊飛越台灣海峽,早于陸海軍部隊,開始接收在臺日軍的軍機及各項設備。
(圖18)
10月25日,在台北市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行的台灣省日本簽字受降儀式典禮中,外界焦點除了集中在當時的台灣省行政長官兼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陸軍上將陳儀,也注意到了坐在臺上的《台灣地區空軍司令》空軍中校林文奎。
(圖19)
深受蔣介石器重
林文奎1910年出生於廣東,清華大學畢業,是孫立人的學弟,後來擔任孫立人的參謀長。在宋美齡鼓勵報考軍校之下,林文奎投筆從戎,成為杭州筧橋航空軍官學校第二期(原為第一期)的第一名畢業生,宋美齡是筧橋航空軍官學校的名譽校長。
(圖20)
(圖21)
對日抗戰勝利前夕,林文奎任職于成都空軍總司令部,為蔣介石在空軍方面相當得力的助手,曾經擔任抗戰後期美國志願空軍大隊、中美混合大隊的機要秘書,協助陳納德上校指揮作戰。
(圖22)
林文奎同時也深受蔣介石的栽培,在1934年2月的畢業典禮時,蔣介石及宋美齡均前來參加,林文奎榮獲蔣介石頒賜配劍及懷錶等獎勵,隨後蔣介石立即派赴歐深造四年。
(圖23)
林文奎是戴笠之【天字號】特派員
(圖24)
林文奎在抗日戰爭期間,不但是一位保衛國土領空的飛將軍,其子前台灣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所提在整理其父的遺物時,發現一封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事統計局局長戴笠將軍的工作指示信函,發文時間應是1942年5月9日,這份珍貴的文件即將在今年9月16日台北市中山堂的紀念林文奎聚會中公開。
(圖25)
戴笠在給林文奎的信中說:捧讀3月25日與5月2日惠示敬悉。吾兄努力工作已獲有良好之成績,殊深佩慰。
來件已轉呈委座矣!弟意要陳納德指揮方面所得之秘密情報完全交由兄簽辦,而在目前情形下恐難辦到,故弟對此點已暫行留置,余均代為轉呈矣!
(圖26)
台灣高等政策研究協會研究員廖文中分析指出,該份重要文件證明林文奎在抗日戰爭不但是一位保衛領空的飛將軍,更是一位地下情報工作人員,而且是當時主管情報的戴笠所親自直接領導的“天字號”特派員。
(圖27)
(圖28)
廖文中說,“天字號”特派員是情報界對“大老闆”直接領導、散佈在各行各業的菁英情報人員最崇高的群體尊稱,也就是一般人所遺忘的無名英雄。
廖文中還分析指出,文中寫到,送上“密本”乙冊,由當時任西南戰區的少將專員隨時拍發“電示”,賦予林文奎“直接上呈權”,他從此具備了特派員(天字號)身分。密本則是代表單線領導。
廖文中並指出,依當時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開始展開大規模援華行動,期間美國海軍的中美合作所、空軍14航空隊(前身為飛虎隊)、中央情報局的前身“戰略秘勤局”、聯邦調查局以及史迪威將軍的陸軍和國務院外交系統紛紛競逐與國民党及共產黨之間的關係,林文奎當時身處紛雜如許的中外政軍環境中,其執行中央秘密任務之艱險責任之重大,殊非局外人可以想像的。
(圖29)
林文奎觸怒【皇親國戚】
戴笠在1946年因為離奇空難而喪生,林文奎的命運也開始起了波折。
三年前在台灣史料研究第18號中,刊載了林文奎在1945年至1946年駐臺期間的《台灣見聞錄》。林中斌說,二二八事件發生前夕,其父有上呈一份文件給蔣介石,內容大致是敘述陳儀如此治理台灣必釀災禍、建議撤換云云,但無法確認蔣介石是否看到這份文件,而給蔣介石的文件是否就是《台灣見聞錄》,也無法確定。
(圖30)
台灣空軍官校的紀錄亦指出,林文奎“目擊時艱,曾呈請保留台灣軍事設備,作為反共抗俄的根據,並堅請層峰撤換陳儀,以平民憤。”
林文奎因為拂逆當道,不得不在1946年辭去空軍司令一職。而在1948年,應何應欽將軍的電召,出任聯合國中華民國軍事代表團空軍參謀。
但是林文奎隨後又因為《毛邦初事件》而遇到軍人生涯中更大的打擊。曾在1945年擔任林文奎日語及臺語翻譯秘書的藍敏說:“當時國民党為了對付共產黨,向美方購買大批武器,毛邦初貪污了五、六千萬美元,存在其妻的戶頭內,被林文奎抓到證據。”
蔣介石以其他理由於該1951年12月7日下令撤去空軍副總司令兼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軍事參謀團代表毛邦初所有職務。
“林文奎因此案差點丟了性命,因為毛邦初為蔣經國的舅家,等於觸怒了皇親國戚,幸好林文奎是筧橋航空學校的畢業生,蔣經國與宋美齡不合,所以最後由宋美齡保他,才保住一條性命。”藍敏回憶說。
藍敏在其回憶錄還說:“中國的政治實在不可理解,林文奎替國家追回了幾千萬美金,不但未陞官,反而因此丟官,實在令人費解!”
林文奎後來在1953年幸得大他8歲的清華學長孫立人將軍賞識,改調陸軍總部第二署署長。不過,自1955年【孫立人案】發生之後,林文奎未能繼續在其軍旅生涯繼續往上發展,而在1964年退役,轉往私立大學擔任兼任教授,終生清廉自持,林中斌說,其父身後僅有一些珍貴文件留給兄弟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