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jpg

這是臺灣那一族群的山刀呢?

在梅氏家族部落格前一篇明夷殷鑒倭刀獻台灣日軍統帥投降獻寶刀簡記】→請點我

文內圖檔有1945年臺灣日軍投降獻給林文奎司令武士刀兩把及原住民佩刀一柄,經過【台灣刀藝發展協會】熱心會員回覆如下:

陳欣 

馬蘭阿美族禮刀
仿馬蘭大頭目 馬亨亨 佩刀
此種刀型後來演化為
馬蘭阿美牛角禮刀

a3.jpg

陳欣

馬蘭阿美族
阿美族在花蓮、臺東分佈
南北族群不同
服飾配件、器物刀具
既有相同的也有差異很大的

a4.jpg

陳欣 

馬蘭阿美族
原先並無原創禮刀僅有工作刀
就是木刀鞘尾部翹起的型式
刀柄多為木頭或牛角
禮刀多使用卑南禮刀或戰刀
日據時期後期
大頭目馬亨亨開始佩戴
刀柄改為
牛角鑲鑌釘、夜光貝的工作刀
之後族人逐漸仿製成為禮刀
光復初期開始逐漸演變成
全牛角刀柄刀鞘鑲鑌釘、夜光貝

另經請教戴秀雄老師,他也明確指出這山刀是阿美族禮刀,但是這把刀有卑南的影子,應該是阿美族藝師為卑南族某人所做的。

a2.jpg

感謝陳欣與戴秀雄老師的說明,復經查證,在柴犬的【鐵與漆-漆藝與刀劍的創作與研究】部落格內,有關台灣刀概述_阿美族刀,文內述明。

阿美族由於族群居住的範圍狹長,器物上也有所不同。粗略地分,北部花蓮縣境內的阿美族刀具與太魯閣族刀具相近,惟刀身較直。而台東縣境內的阿美族則與卑南族刀具相近。
a6.JPG

南部的阿美族刀具雖與卑南及排灣族群型制相近,不過還是有些差異。主要是在刀柄的部份,不同於卑南族呈直桶狀的刀柄,阿美族的刀柄多半是往下彎的,這種型制也異於台灣其他各族群的刀柄。鞘尾翹起的部份形狀較圓較短,而不是像卑南族的鞘尾既長且尖。

a8.jpg

裝飾的部份,北部的阿美族刀具幾乎沒有裝飾,都是以實用刀具為主。南部的刀具則是會在刀鞘髹上紅漆,沒有什麼雕刻;不過在裝飾的部份,與卑南族一樣,會飾以相當華麗的螺鈿,不同的是阿美族除了螺鈿外,還會飾以細膩的鉚釘。

a9.jpg

這種細膩裝飾的阿美族禮刀,型制也相當特殊,刀鞘不同於台灣多數族群的開放鞘,而是封閉式的刀鞘,應該是與阿美族居住在平原,濕氣不重,所以比較不須讓刀身通風有關。刀鞘的尾端翹起,卻不像排灣族群是明顯的蛇頭,而是一種幾合的形狀變化。

a10.jpg

a12.JPG

a13.JPG

探討阿美族禮刀

另外在謝主任的16F部落格內,可以見到更清楚的圖案與描述。

阿美族禮刀最早可以追尋到阿美族頭目馬亨亨(1852-1911)

所以約在100年前阿美族就已經用牛角來製作禮刀

a14.JPG

阿美族人為了紀念馬亨亨頭目,因此請林富祥老師傅重新修復禮刀

a15.jpg

原本的禮刀是木鞘,林富祥老師傅改用牛角。

原本的柄略成握把型式,老師傅將它修改成橢圓。

a17.jpg

上圖牛角刀鞘上刻有【郭拉斯馬亨亨】大頭目,民族英雄。

a18.jpg

『阿美族英雄』郭拉斯馬亨亨1852-1911

卑南阿美族:馬蘭部落~發蘭構 Falangau 就是指臺東市。阿美族的馬蘭社曾經處於卑南族壓力之下,也曾經在卑南族統治下,過著很辛苦的生活。

a11.jpg

a19.JPG

馬蘭部落直到一位傳奇性的英雄人物「馬亨亨」出現後,才獲得了獨立自主的地位。當年利家部落的卑南族人頻頻侵襲馬蘭,連馬蘭社頭目都因戰敗而喪生,由馬亨亨繼任後,終於擊敗強敵,以縱橫的手腕與附近各族交往,讓馬蘭部落走向強大與自主,台東市今日也有一條「馬亨亨大道」做為紀念。

結論:

1945年臺灣日軍投降獻給林文奎司原住民佩刀經查證是為馬蘭阿美族禮刀】。

b1.jpg

有關另外兩把武士刀是否名刀呢?

 

經刀藝協會熱心刀友回復如下:

陳欣

兩把武士刀
應是二戰期間
使用古刀改裝的
「搭乘員刀」
依據受贈者的空軍身份
很有可能是
在台日軍航空隊軍官呈贈的

b2.jpg

有關使用古刀改裝的「搭乘員刀」乙節,經請教陳哥說明如後:

日軍在抗戰、二戰期間,軍刀基本上是公發的,外觀(外裝)形制是有規定的。但內裝除了使用公發品,並不限制自行購買訂做換裝。甚至外裝只要符合規定,也不限制使用公發品。小的裝飾細節也不是太注重。

b3.jpg

很多軍、士()官,過去家裡是武士,原本就有家傳古刀,便換裝使用 這在當時是常態,戰爭到了後期,因為戰場實戰需要性與戰場地點等等的問題,外裝也不是完全要求照規定。有包覆皮革的,也有纏藤的。公發刀鞘是鐵的比較重,也有拿木質刀鞘包覆皮革的,當時使用古刀並不奇怪。

 【搭乘員刀】 

搭乘員指,飛行員、裝甲兵、艦艇兵等,當時日軍會將佩刀隨身攜帶 但是對「搭乘員」而言,操作空間狹小,帶著長刀非常不方便。

b4.jpg

但硬是要隨身佩帶長刀,日本海軍因為文化不同,除了長刀也有短劍 這種問題就很少 (除了海軍航空隊),為了解決這種問題,日軍飛行員、裝甲兵,將制式軍刀改短,外型不變但縮短長度,只要符合大致的尺寸,不要太離譜就行。

b1.jpg

照片中的兩把刀,尺寸明顯較短。下方的刀一看就是日軍軍刀外裝,上方的刀,雖然外裝不是標準軍規。但戰爭後期的要求並不嚴格 (官階越大越是如此) ,所以從長度上看就是搭乘員刀。

從持有者的父親身份看,國軍空軍軍官臺灣受降代表,應該是在台日軍航空隊高階軍官呈繳或呈贈的,倘若作者所說沒有問題,很有可能是用古刀改裝的,因為刀鐔都不是用標準公發品。

二戰日本軍刀的非主流珍品搭乘員軍刀

日本軍官的一切裝備,從手錶、望遠鏡,到手槍,軍刀,其實都並非軍隊配發,而是軍官自掏腰包購買的!家境富裕的軍官在購買裝備的時候,不僅會選擇「高大上」的進口望遠鏡和手槍,在軍刀上當然也要特別的下一番工夫。家境貧寒的軍官,自然就只能選擇次等品了。事實上,軍刀作為日本軍官的「門面」,是極為重要的身份象徵。細心的人從其佩戴的軍刀上就可以判斷一名軍官的身份。

b6.jpg

這柄九八式軍刀採用了紅色漆鞘和白色柄系,金具則均為銀和鍍銀。目貫中央還裝飾有士族的家徽,顯然與制式不符。這把刀的主人一定是軍中高官,因為這種樣式的軍刀在前線是完全不實用的
當然,也並非所有非制式軍刀的使用者都是這種標新立異的「非主流」。其實在很多場合,如飛機、戰車、軍艦甚至潛艇裏,這種標準尺寸的軍刀都是極難攜帶的。

因此,在一些軍官之中,一種稍短於標準軍刀,尺寸類似於日本古代武士佩戴的副武器「脅差」的非制式軍刀流行了起來,被非正式的稱作「搭乘員軍刀」。

b7-陸軍搭乘員軍刀.jpg

這是一柄陸軍的「搭乘員軍刀」,採用黑鮫魚皮包鞘,刀緒為佐官緒。這種軍刀的裝備對象多為飛行員、坦克指揮員,也可能裝備了陸軍潛水艇「三式潛航輸送艇」的乘員

b8-1.jpg

另一柄陸軍的「搭乘員軍刀」,外裝用皮革包裹,金具也並非制式,刀緒為尉官緒。

日軍能夠容忍這種與制式軍刀相差巨大的軍刀,主要原因還是軍刀更大程度上是一件私人物品,而非作戰武器。

這些「搭乘員軍刀」的主人多為飛行員、戰車兵以及潛艇兵。由於這些載具的空間狹小,攜帶長刀在其中幾乎寸步難行,因此這些軍官便定製了短於標準長度的軍刀。

b9.jpg

這種刀都是搭乘員專用,如戰車指揮官或飛行員,如前排右三的軍官手中所持的軍刀明顯比其他人短很多,又態度傲慢居中大位腳步跨大,顯然官階最高。

事實上,搭乘員軍刀只是這些「搭乘員」們身份的象徵——普通軍官是不允許,也沒有任何理由佩戴短軍刀的,只有飛行員戰車兵這些技術兵種才會佩戴這種軍刀,這其實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

但也並非所有「搭乘員軍刀」都屬於高檔名器,檢附臺灣網拍的搭乘員軍刀,如下圖:

b10.jpg

b11.jpg

結論:

二戰日本「搭乘員軍刀」,能夠佩戴這種珍品軍刀,相當於佩戴了一個身份證明,雖然文內所謂名刀並沒有如上圖高階軍官持有之名器高貴,但是依據受贈者的空軍司令身份,極有可能是在台日軍航空隊高級軍官呈贈的珍品,由於這兩把刀已經由林文奎司令後人,林家兄弟捐贈給南京政府,經查詢當年他們倆兄弟不懂日本刀,並未打開刀柄檢視有銘與否至於是否名刀?也只是委託懂刀之友人檢視後告知是古刀

b12.jpg.jfif

b13.jpg.jfif

 


 

arrow
arrow

    梅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