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擠壓鍛造刀具之2-暴龍刀
台灣刀藝師【鐵火手造】的作品
徐奕承是自創建台灣刀藝發展協會初期就認識的工藝設計師,早在2014年11月15日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金美】金工與首飾創作聯展,我就特地前往欣賞。
以下是當年展出的作品:
這是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金工與首飾創作組》師生及校友聯合展出。分別展出金屬創作物件與當代金工首飾。
這些金屬鍛造創作的物件有點類似海底生物的造型,令人驚艷鍛造刀具能展現這樣生物型態的自然魅力。
2015年四號文創公園【熱血刀展】的暴龍作品
這個時期鐵火手造徐奕承已經熟練運用金屬擠壓鍛造技術,創建許多造型刀具,其中的暴龍造型堪稱一絕,是熱血刀展令人矚目的作品。
2016年【台灣刀藝發展協會】台中年會的作品
#金屬鍛造擠壓
#刀絕對不止是刀
2016這年鐵火手造已經正式進入專業刀匠的行列,創作鍛造刀具之藝術品,已經增添許多刀刃使用的造型,梅哥因為這些創作藝術常具有趣味性,收藏了六把鐵火手造的刀具,並詢問這些刀具的鋼材以及他創作的設計理念。
以下是這些金屬擠壓鍛造刀的材質及設計理念
材質:SK5高碳鋼、牛皮刀鞘
技法:金屬擠壓鍛造
創作理念:
透過高溫之下反覆的鍛打、擠壓、延展,在金屬上留下過程的痕跡;如同與金屬對話一般,將熱愛刀具的心情傳遞給作品。
些許自由隨機的線條,帶來活潑的生命力,不需華麗過度的包裝,也不需昂貴稀有的素材,用最原初純粹的方式展現出刀具之美,希望藉由作品讓大家回憶起愛上刀具的初心與感動。
梅哥問:為何有些刀柄造型會有尾巴?有些僅有凹陷的呢
這幾把都是類似的工法,有尾巴的部份比較走有機造形算是一種系列,其餘像最後這種則是比較偏實用型刀。
會有那些凹陷,主要是想強調金屬"擠壓"的部份。
這是鍛造刀跟磨除刀最大的不同。
自古以來鍛造幾乎都是從一塊原材料延展出各種形狀,不過通常的做法都會研磨的比較乾淨,或鍛打的比較平整,就看不出這個過程。
這凹痕算是我拿來強化鍛造感的一種小技法。
跟正吉的一些有稜線,或大槌目紋的刀,有點類似,只是強化的方式不同。
倆款價差快近一倍了﹗其中的差異在那裡?
我猜是金屬擠壓的方式,比較耗費工時吧?至少有個尾巴功夫困難多了
是的
因為是手鍛
光是拉出那個長尾巴就花了不少時間
然後還有兩側厚,中間凹陷但較薄,這樣的做法也不是很好製作。
需要刻意的保留兩側的厚度。
通常刀匠都比較追求刀具平整,這些刀子則是刻意捨去平整,強化鍛痕跟線條。
另外在藝術創作中有提到一種比較屬於"偶發式"的藝術,是讓材料自由的去發展,展現出本身的魅力,有尾巴的這幾把刀,在擠壓及皺褶的部份,有點使用到這種手法。
2015【法國刀匠的鍛造藝術】
2015年在網路上見到一些有趣的鍛造刀具,我就將之下載紀錄下來,後來才發現他是有來參加刀與生活展的法國刀匠皮爾埃的作品。
法國刀匠藝術創作與台灣刀匠創作對比,其中最大的差異在於尾巴的設計與技巧部分。
我特別針對法國刀匠的作品去請教台灣刀匠。
徐奕承的看法是說,基本上兩人在金屬鍛造的部分,英雄所見略同。
不過兩人追求的感覺不太一樣,台灣刀匠個人認為
鐵火手造是比較追求多一點隨機性的效果〜
自然的擠壓〜
然而法國刀匠部份,展現比較多技法上的運用
他後期的刀子我也有看過,在臺北刀展。
我們都有在追求一些,有機跟生物造形。
不過還是一樣,鐵火手造比較希望作品多一點偶而跟不確定。
而法國刀匠用比較多粉末冶金跟鑄造工法。
所以法國刀匠通常會比較確定最後出來的形狀。
因為他都是有設計計畫與原稿,他的尾部是有技巧的。
台灣刀匠的部份則是直接加工,不畫原圖的隨機展現。
2019【法國刀匠的鍛造藝術】
2019年刀與生活展,法國刀匠展現這款鍛造刀具,因為物美價廉,受到許多刀友的青睞,紛紛下訂收藏。
梅莊刀劍的回顧與感想
2020年刀與生活展,因為疫情邊境管制,國外刀匠此次暫告缺席。所以本次刀展全屬台灣刀匠與刀具廠商參加。因此,國內刀匠的攤位在熒天工坊的努力推廣之下,增添許多攤位共襄盛舉。
預祝所有參與盛會的台灣刀匠系,值此盛會除了彰顯一年來的辛勤努力創作藝術之外,所有作品大賣,錢財湧進。
梅莊刀劍的回顧與感想
一、梅哥不會鍛刀不會磨刀,甚至不會用刀。充其量只不過是個買家而已。提倡的也只是【快樂玩刀、玩刀快樂】,對於刀匠創作藝術,沒有甚麼好批評爭論的,為文推廣的也是正確的用刀、賞刀、收藏等等觀念。
實用刀有實用刀的好處,收藏刀有收藏刀的美學,創作者與買家各取所需,大家玩刀、賞刀開心快樂就好。
二、看到刀創社團有這樣多的年輕人喜愛刀具參與各項活動,一則喜一則憂,憂的是這次參展的許多刀匠系,原來都是喜愛刀具的年輕人,現在面臨的是作品展售,市場競爭力的表現極有可能影響到對刀藝的熱血與鬥志。
因此,在這先打個強心預防針,把握機會在刀展欣賞別人的作品,研究別人的創作藝術優點,彼此包容互相欣賞可以比較有良性的互動,探討自已需要改進的方向,無論如何就當作一年努力的成果發表會,玩的開心就滿足了。
三、為何會從木紋刀、擠壓鍛造刀,討論到年底刀展呢?
還徹夜不睡連寫好幾篇文來抒發心情以及給刀友及刀匠系提個醒,我很認同順哥說的,台灣的刀匠缺乏的不是技術性的問題,就如同煉鋒號戴宇壕2020刀與生活展的主題【一體成型鍛造大馬士革格鬥刀】的鍛造功夫已經可以與國外刀匠並駕齊驅。
因為,我只是個買家,以梅莊刀劍平日的觀察及購買慾望角度而言,年輕刀匠系缺乏的是個人化的風格,以及創意與美感。
在新冠疫情氾濫全球經濟恐慌的時期,台灣刀匠與其他行業遭遇的困境是一樣的狀況。
刀匠系的各位試想,梅哥是如何去買刀的,現代資訊網路太發達了,臉書社團、網路商店可以參考的資料太多了,再利用刀展或者去店家實際觀賞把玩,更常運用朋友刀聚把玩體會刀具實際的感覺。
所以,刀匠系在刀具創意、美感以及定價策略上面,建議要能先前部署。
五、時間換取經驗的個人看法
刀匠系創作的基礎一定要先設想自已創作的是觀賞藝術?還是實用刀具?還是兩者兼顧?
梅莊年邁老朽,應屬於喜愛玩賞的收品味刀具,年輕人喜愛露營野趣,那就是實用刀款。
老喬的刀價頗高,為何還要抽籤購買?因為精巧又可操CP值高啊!
目前我是觀察到柴犬已經先前部署,改變策略。巫毒的免驚刀款是早已認清事實作出了打刀快樂的決定方向,鐵火手造早已跳出藝術性創作,專注於行動打鐵店文創與實用型刀具團購。
法國刀匠前幾年均展示藝術性刀具,雖然賣的不錯,但也回到五年前的鍛造生物造型創作,定價不到萬元,馬上訂單湧現。與其費盡心思設計,以高超技巧創作一隻要價35-50萬的藝術品,千里馬還需要伯樂的狀況,一年賣上一支也都餓死了!
村長是個人認為最具有多方面創作能力與定價策略老手了,近年眼睛受傷之後,創作減少,今年刀藝協會年會把玩欣賞還是十分欽佩,期盼他賡續加油,作品大賣。
在這新冠疫情後時期,全球經濟恐慌有關台灣刀藝發展與行銷等策略問題,應該根本不需要研討,胡亂一口氣寫完自已的感想,也就僅僅是自已的感概而已,若有得罪不周之處,尚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