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書寫的樂趣&好玩的毛筆技法

這些日子許多朋友都在寫書法,我也喜歡寫毛筆字,但是從未正式學習過書法,只是在馬祖當兵時,喜歡用小楷書寫日記,僅此而已,可以說是毫無章法,隨心所欲。

2.jpg

漢字之美

當兵初期,就只在馬祖用毛筆寫日記而已,等到了澎湖菊島之時,也才寫了幾個大字,等調回本島到了基隆之後,還把寫過的字當畫板般的貼掛在辦公室。

3.jpg

筆鋒如刀、用筆如刀

人生總是如戲劇一般,無法排練的就發生了轉折,本來計畫打報告退伍卻讓老佛爺給阻擋了,然後一個連海總部都沒磨練過的毛頭小子就突然被徵調入代號<介壽館>的國防部去了。

從此,就再也沒有機緣以毛筆書寫與篆刻了!唯有改用硬筆(鋼筆)偶而寫字自娛。

4.jpg

擦筆示範圖1

為啥會突然提起毛筆書法呢?

蓋因好友杜凡近來寫字(如上、下圖)常云練習書法擦筆技巧!

這下梅哥就給懵了..啥是擦筆技巧啊?

於是就科普一下,這下子被引出興趣來了,只是網路上大多抄襲貼文資料,讀來不甚理解。便又廣蒐圖文檔重新整理,理解之後,想想甚為有趣,於是分享給諸友玩賞。先澄清說明,梅哥然有幾位好友可是書法家以及藝術家,但是梅哥在書法上從未拜師學藝以及研討,隨意寫寫就當個好玩,專家們請賜教,可別認真檢討呵呵。

5.jpg

擦筆示範圖2

為了讓大家先了解《擦筆》技巧

擦筆技巧草書偶爾用之,為造成黑白輕重,虛實枯潤節奏感,筆毫已乾仍然要把已寫的字或筆畫寫完,應把行筆的速度減慢,把壓力加重,用乾擦完成,收筆要停頓。

6.jpg

為了讓大家先了解《擦筆》技巧

只好先派出美女書法家趙芸來吸睛囉﹗

否則這年頭,那還有年輕人寫書法字呢?

7.jpg

8.jpg

漢字之美

書法特技用筆方法總結整理

好友韓地乙、羅日鴻與杜凡等經常寫字,書法技巧也是愈寫愈好,梅哥家有六寶忙碌不堪,無暇學習,唯有欣賞。

9.JPG

書法技巧用筆技法除普遍規律外,為強調節奏感加劇變化,解決奇體字的特殊需要,靠傳統用筆方法顯然是不夠的。

所以,杜凡與地乙兄等方家所使用之書法技巧,已遠非初識書法者所能理解。

書法家們為了加強字體的變化與節奏感,在這種情況下或許可以使用下面12種特技用筆,但不可濫用,初學者更不宜用。

10.jpg

聽聞下面這12種特殊筆法,會三種便是高手!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擺筆

在特大字的較長筆畫中,為強調金石澀辣之味,可以在一橫行筆時,增加上下移動。在一豎行筆時增加左右擺動,但都應增加適當的提按頓挫。

15-擺筆.jpg

2-退筆

適用於中鋒和側鋒,寫大字較長的行筆可增加適當的退筆,能增加「屋漏痕」之感。退筆的方法是在行筆中,筆鋒適當提按,斷斷續續加入較小的倒退動作。

16-1退筆.jpg

16-2退筆.jpg


3-跳筆

寫大字行、草,在一筆運行接近終了時,筆毫較乾的情況下,可將筆桿略提,但不可離開紙面,使它產生一些飛白的砂筆,隨後將筆沉下收住。王鐸對這種筆法的運用是一個代表,可以產生氣勢和變化,給人以內含的力量。

17跳筆.jpg
4-擦筆

草書偶爾用之,為造成黑白輕重,虛實枯潤節奏感,筆毫已乾仍然要把已寫的字或筆畫寫完,應把行筆的速度減慢,把壓力加重,用乾擦完成,收筆要停頓。

18擦筆-2.jpg

5-旋筆

筆、收筆的某一階段,捻旋筆管,使筆畫出現圓渾而有變化。

19-旋筆.jpg
6-推筆

如在寫「散氏盤」銘文的「三」字時,為避免筆畫雷同,中間一橫是由右向左推出來的。

20-1散氏盤全拓.jpg

《散氏盤》

20-2.jpg

20-3.jpg

20-4.jpg

 

7-拖筆

狂草的較長筆畫中,為增加變化,在行筆中可偶爾變換筆鋒,加入順拖之臥筆,能產生砂毛之感。

b-7拖筆.jpg

8-槌筆

松握筆桿以筆肚槌於紙上,方法象擊鼓槌,乾濕不定,狂草中之點或某些筆畫的開頭偶爾用之。

b-8槌筆.jpg

9-砸筆

松握筆管,使筆桿有滑動感,將吸飽墨的筆頭,用力擲砸在落筆的部位,不可讓筆桿脫出五指,使墨花略有綻射,然後行筆,寫狂草書中偶爾用之。

b-9砸筆.jpg
10-揉筆

在寫特大字時,為增強較長筆畫的變化和金石味,並突出結構部分,在運筆過程中將筆鋒微微揉動,如不規則地轉圈,並加上提按頓挫,能使骨力透徹。

b-10揉筆.jpg
11-撥筆

寫碑體時,為強調內圓外方和體現碑版剝蝕殘缺感,可使筆鋒外露,在行筆時臥筆提按。

b-11撥筆(代圖).jpg

12-鑿筆

如在寫爨寶子碑的一豎時把筆鋒擋扁如刀形,或用長毫偏鋒,行筆時,筆力下注,越加越重,使產生上窄下寬齊平的方型筆畫。

b14-15.jpg

《爨寶子碑》

b45.jpg
漢字之美與書法技巧溫馨提示:

科技時代進步神速,現在都已經是元宇宙的時代,可是書法擁有幾千年的歷史,漢文字之美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在國際間或是日本、韓國等鄰國都比我們重視漢文字之美。

b-16.jpg

美學大師蔣勳談漢字的起源與書寫的美學
#漢字的美,彷彿是通過五千年歲月在天地間的各式書寫:可刻,可畫,可歌,可舞……
b-26.jpg
#如水波跌宕,如簷牙高啄,如飛鳥雙翼翱翔,筆鋒隨書寫者情緒流走。書法是舞蹈,是音樂,是心情的節奏,是審美的符號。

b-29.jpg

五千多年前,象徵黎明曙光的第一個漢字出現了,文字在天地之間被創造出來,在動物骨骸、金屬、石頭、竹簡、紙帛上被記錄下來,在各個朝代以或沉重樸厚,或飛揚婉轉,或森嚴宏大,或肆意狂放的書寫線條,完成了每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
b-17.jpg
到了現代,漢字不曾消失、不肯遺忘,更將擁有悠長豐沛的活力。

b-50.jpg

b-51.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梅哥 的頭像
    梅哥

    梅氏家族(刀之界)

    梅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