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四韻》
【老佛爺與小晏】
六寶小晏急診住院,昨天去醫院探望時,他伸出手要爺爺抱著想出病房蹓躂,溜達….。低頭看見小寶貝手臂上固定夾板打點滴的模樣直叫人心疼不已﹗
說也奇怪,小晏才一歲多,卻會瞇著一隻眼對我微微笑著…..那模樣簡直就跟老媽一個模樣…..真是怪哉﹗所以,每次見到小晏時候,自然而然就會想到老娘親。
探視小晏後,與喬麗在亞東醫院美食街覓食之時,突然聽聞有婦人喊著….玉生,我在這兒….玉生,我在這兒。
聞聲抬頭一看先是只見一位滿頭白髮的古稀高瘦老者手裡端著一個湯碗漫步從食堂中間,來回穿梭,舉目四望,狀似找不著老伴。
右側一位老婦人坐在餐桌旁的輪椅上,正努力的揮動手臂朝喊著..玉生,我在這兒…..。
高瘦老者肯定與我一樣是重聽患者,近在咫尺居然還是沒聽見老婦人呼喊,我急忙上前引導老人回到餐桌前面,老婦人親切地向我道謝不已。
開車回家的路上,腦海一直浮現出這一幕,因為坐在輪椅上的老婦人長的就像老媽,高瘦老者也像老爸,瞬間回憶往昔眼淚崩堤。老娘,我想您了!
每天早晚接送小寶貝們都要經過中和區的中正四橋,每次一定會駐足橋上凝視著小溪流,往下看著紅蜻蜓與蝴蝶飛來繞去,就會想到家鄉溫州街的小河,這條小河流經溫州街與泰順街,被劉墉老師稱為《小小又大大的一條河》,心情一轉折,就在此時忽然又想起剛才美食街那一幕,輪椅老婦人的一聲聲,《玉生,我在這兒》怎地就轉變成老娘親呼喚我的聲音呢?
【人生是小小又大大的一條河】
這條小河流經溫州街與泰順街,被劉墉老師稱為《小小又大大的一條河》
上圖是民國49年老爹、老娘與廣東鄉親們在小河留影。
劉墉畫的小河流對照中正四橋的生態溪還真有點神似
【大院子的臘梅香】
方才憑河摀欄傷感,懷念老爹娘,這會兒回到家中又見劉墉老師傳賴私訊告知他終於將在十月份溫州街大院子舉辦畫展。
溫州街對我來說就是夢裡江南,是鄉愁也是一種思念。
對於我來說,鄉愁是母親拉開嗓門大聲喊我回家吃飯的聲音,是夜裡後面台灣人村莊院子的蟲鳴蛙叫和狗吠聲,是清早雞鳴和隔壁賣麻油陳伯的叫賣聲。
思念的是我們蹲在大廚房前泥土地上打彈珠時,大哥梅貴走過來從後面用穿著軍用大皮鞋踢著我的屁股,大聲喊著回家吃飯了。
兒時與溫州街大廚房幼年玩伴的童趣,如跳房子、過五關、城門城門雞蛋糕、打彈珠、玩泥巴等,歷歷在目。
如今父母親與大哥都走了,我的家鄉也都變了,連自己都成了白髮蒼茫的老人,溫州街也成為一種思念。
說來說去
#都是劉墉老師害我的..不管
#送我一幅畫作為賠償就好囉!!
附記:
今天整天的心情轉折真是巧妙,只是腦海中總是浮現老佛爺坐在輪椅上的身影,思念總是如影隨形,就想運用余光中《鄉愁四韻》的意象寫出對老爹與老娘以及溫州街的思念。
本來只想用四張圖,表達類似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的意象情境,對比江南人的余光中詩中的四韻意象情景,無奈才疏學淺,對我來說就是一個難字﹗
貼文重點就是想起小時候溫州街的情景,想起媽媽呼喚我的時光,想到就寫吧﹗
《鄉愁四韻》
本曲歌詞出自詩人余光中《白玉苦瓜》詩集,這首詩在民國六十三年(1974年)由民歌手楊弦譜成歌謠而流行於校園中,此後,以余光中的詩、楊弦的曲為濫觴,清純而特殊的詞曲,為歌唱界帶來一股校園民歌的潮流。
同年,還是學生的歌手羅大佑,也為這首詩譜寫旋律,並收錄於1982年他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中。
這編曲與演唱俱是神作,羅大佑當時的心是如此深情溫柔,宇宙洪荒般的蘊含,給人銷魂入骨的感動,韻味久久不能忘,其後再也不見像這樣的作品。推薦給大家欣賞
1982年
作詞:余光中,作曲:羅大佑,編曲:羅大佑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那酒一樣的長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給我一瓢長江水
啊~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那血一樣的海棠紅;
那沸血的燒痛是鄉愁的燒痛,給我一張海棠紅
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 啊雪花白,那信一樣的雪花白;
那家信的等待是 鄉愁的等待,給我一片雪花白
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 啊臘梅香,那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那母親的芬芳是鄉土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
啊~臘梅香﹗
《鄉愁四韻》